第四單元復習教案
腌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咸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端午節,我們那里的孩子興掛“鴨蛋絡子”。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挑好了,裝在絡子里。掛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么好看呢?-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么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里的鴨蛋掏出來,吃了。端午的鴨蛋,新腌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里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里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5.通過閱讀本文,你了解到高郵咸蛋與別處的鴨蛋有什么不同? 解析:本題是通過文章中的比較,領會作者要描寫的內容和中心。作者對家鄉鴨蛋的贊美溢于言表。答案: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干、發粉。6.選文第一段引用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中《腌蛋》一文有什么作用? 解析:體會文章引用的妙處,恰當的運用能給文章的表達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答案:引用這段文字,既介紹了高郵咸蛋的特點和吃法,又使文章顯得妙趣橫生,增添了文章的情趣。7.本文介紹了鴨蛋的哪兩種吃法?孩子們喜歡哪一種?為什么?解析:通過文章的描寫,體會作者對家鄉鴨蛋的喜愛之情。這樣的描寫富有生活情趣,能達到吸引人的目的。答案:一種是帶殼切開;一種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小孩子喜歡第二種吃法,因為可以捉來螢火蟲利用空蛋殼做小燈籠。8.本文內容是寫“端午的鴨蛋”,但字里行間卻流露出對故鄉的熱愛,請從文中找出能表達對故鄉的熱愛的語句。解析:通過文章的語句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深厚感情。細讀原文從文中找出即可。答案:(1)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2)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3)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9—14題。冬 天朱自清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熏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氬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并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