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復(fù)習(xí)教案
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劃子,s君剛到杭州教書,事先來信說:“我們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現(xiàn)在想起來還像照在身上。本來前一晚上“月當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吧。那時九點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們一只劃子。有點風(fēng),月光照著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的銀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shù)星燈火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我們都不大說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著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船夫問要不要上凈寺去,是阿彌陀佛生日,那邊蠻熱鬧的。到了寺里,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念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還常常通著信,p君聽說轉(zhuǎn)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稅局里收特稅了,以后便沒有消息。在臺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臺州是個山城,可以說在一個大谷里。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戶里透出一點燈光,還有走路的拿著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風(fēng)聲,跟天上一只兩只的鳥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著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著大路,路上有人說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說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fēng)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xué)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著。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著。外邊雖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人,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地向著我。似乎臺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里出來,滿自在。現(xiàn)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著她那微笑的影子。無論怎么冷,大風(fēng)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9.這篇文章題目是“冬天”,文章共寫了幾個冬天?是分別通過什么事情寫冬天的? 解析:對全文的寫作內(nèi)容進行概括,從中體會文章的主要寫作意圖。答案:第一個冬天,童年時與父親兄弟圍著小洋鍋吃白水豆腐;第二個冬天,與朋友夜游西湖;第三個冬天,與妻兒在臺州。10.通讀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筆下的冬天有什么特點?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解析:體會作者選取材料的意圖,作者是通過這些描寫表達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和深厚的感情。表達了深刻的中心思想。答案:作者筆下的冬天是溫暖的、洋溢著親情和友情。通過作者精心選取的三件小事感受到冬天與眾不同的特點。11.文章第一段“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其中“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的原因是什么?作者連用兩個“等著”,這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解析: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記敘,讓我們體會文章中描寫的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文章之美。答案:“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的原因是這不是吃飯,只是玩兒。連用兩個“等著”能充分表現(xiàn)“我們”急切盼望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