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復習教案
解析:關于名著積累的題,近幾年年年都有。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閱讀,多積累。所介紹內容與原作基本相符即可。答案: 示例:林沖,人稱豹子頭,原為東京80萬禁軍教頭,受高俅陷害,發配滄州看守大軍草料場。高俅派親信火燒草料場,企圖將林沖置于死地,林沖忍無可忍,雪夜殺敵,迫上梁山。后成為梁山重要將領。讀書做人蕭乾的人生歷程頗為坎坷。父親生前掌管北京東直門城門開關之職,在兒子未曾出世時就離開了人間。母親靠洗刷縫補和做女傭來維持全家生活。家里生活貧困,蕭乾六歲時進入設在新太倉一座廟里的私塾讀書。不到半年(才念了半本《論語》),轉入九道灣一家私立“新式”學堂,讀起了“馬牛羊,雞犬豕”教科書。他的童年生活孤寂而狼狽,沒有畫書,沒有溫暖。他在青年時代曾感嘆地回憶這一段生活:“我常把羊管胡同——我的出生地,幻想成一只破了邊的荷葉,我是一顆干癟的蓮子。我那位寡婦媽媽卻把這顆干癟的蓮子捧在掌心,有時還裹在她的衣襟里。瓦岔胡同:我從那里上的私塾,開始了漫長而曲折的學歷。小菊兒胡同:我就是從那里進的地毯房,也是在那里眼睜睜看到媽媽停了呼吸,最后一次闔上她那雙溫柔而慈祥的眼睛。”因為家貧,蕭乾在上了兩年小學后,改入安定門三條崇實學堂(原為教會學校,現為北京第21中學)半工半讀。織過地毯,放過羊,送過羊奶。1926年,讀到初三時,他考進當時開在南河沿翠花胡同的北新書局(老板是李小峰)做練習生,當過校對,跑過郵局和印刷廠,有時還給作者送稿費。在書局里,他讀了不少中國和外國的文學作品,并成十遍的讀過華林著的《新英雄主義》,抄錄過徐志摩譯的《曼殊斐爾小說集》,同時開始向報刊投稿,最初的六篇小說均發表于楊振聲、沈從文主編的《大公報.文藝》上。他的寫作基礎就是這一時期打下的。后來回到崇實學堂去半工半讀。不久,因參加“c.j”(社會主義青年團)而被捕。經崇實學堂保釋,留在學校軟禁。1928年冬,以鬧學潮的罪名被學堂開除,在一位潮州籍華僑同學的提議下,背井離鄉,到廣東汕頭一家學堂教書。汕頭的大海令他陶醉,汕頭的一位姑娘使他情竇初開。但是,第一次的戀愛就橫遭破壞,她心愛的姑娘被當地鮀江電船的老板攫去了。這段純潔美好而又短暫悲慘的戀愛成了他后來寫作長篇小說《夢之谷》的題材。1929年,在燕京大學英語系學生楊剛的幫助下,進入燕京大學文學專修班,后又轉入新聞系攻讀。由于他從1933年開始就經常給報刊寫稿,并協助斯諾翻譯中國短篇小說集《活的中國》(英文)(其中收入蕭乾所寫揭露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小說《皈依》),所以1935年7月,剛畢業就被聘為天津《大公報》編輯。 摘自《中國現代散文120家札記.蕭乾》讀完本文,有何感觸呢?其實每一個成功的背后都隱藏著無數個艱辛的故事,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知大家是否明白?19. 春酒琦君名師導航【內容梳理】《春酒》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是一種對人性的謳歌和贊美。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如詩般的語言描繪出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童年、對故鄉和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如詩一般的生活也織就了如詩一般的兒童圣潔的心靈和令人感念的生活情趣。中國臺灣女作家琦君借一杯濃濃的“春酒”,絮絮的述說著自己對童年、對故鄉的無限眷戀。讓我們翻閱琦君的這本舊相冊,體味那一張張泛黃的相片承載的沉沉的記憶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