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復習教案
【結構簡析】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第一部分(第1——3段):山野對歌。第二部分(第4段):山路漫歌。第三部分(第5段):春寨傳歌。可以圖示為:【主旨探討】關于本文的主題有如下表述:1.這篇敘事散文記敘了云南數種歌會的場景,表現云南鄉民愛唱、善唱山歌的民風特點,表現了作者對民間文化的贊賞之情。2.本文多角度、全方位的表現了云南歌會的盛況,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我的觀點: 【審美鑒賞】山野對歌——才情智力大比拼沈從文先生在《云南的歌會》中,首先描寫的是山野對歌的場景。山野對歌是云南歌會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歌會形式。對歌,最初是人們在勞動之余的一種傳統娛樂。后來逐漸演變成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一種方式。對歌的場所文章中雖然沒有詳細介紹,但從“各自蹲踞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一句可以看出,應該是在比較僻靜的山野。對歌的對象便是青年男女,對歌的內容“多是情歌酬和”。青年男女通過對歌,以歌為媒,尋找知音伴侶。最有趣味的是對歌的過程。在對歌的過程中,對歌的雙方都要使出渾身解數,不僅要展示自己嘹亮的歌喉,還要表現出自己的“機智才能”,想方設法唱贏對方,于是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對歌形式。“或見景生情,即物起興,用各種豐富的譬喻,比賽機智才能。”能夠做到見景生情是容易的,但是要把所產生的情感及時的和眼前的事物聯系起來,并用譬喻恰如其分的表達出來就不那么容易了,這需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把所見之物和所生之感有機結合,并化為歌詞演唱出來。能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而“用提問題的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對提問者和解答者來說,都是智慧的較量,才能的比拼。經過一番較量之后,勝負高下也就分出來了,這時候,對自己中意的人就開始“互贊”,而對不滿意的就會“互嘲”,但在“互贊互嘲”中,自己的心意得到表達,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展示。在這一場景中,作者著力刻畫了一位年輕婦女的形象,她憑著自己的才智,“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這個形象正是聰明智慧的集中體現。當對歌勝利后,她“從荊條叢中站起身子,理理發,拍拍繡花圍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說,‘你們看,我唱贏了’,顯得輕松快樂。”在這里,作者一連用了“站起、理理、拍拍、笑笑”等動詞,把一個聰慧、美麗、大方的年輕婦女形象呈現在讀者面前,而“你們看,我唱贏了”的心理刻畫,更是對她聰明智慧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