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復習教案
解析:細心體會作者筆下的母親的形象,這是一位勤勞的母親,也是一位寬厚、好客的母親。答案:母親親自做的春酒得到大家的好評,內(nèi)心高興。8.通過喝會酒你能了解故鄉(xiāng)人的哪些品質(zhì)? 解析:細讀選文體會作者內(nèi)心中對故鄉(xiāng)人的贊美和回憶。答案:熱情好客、樂于助人。9.文章母親說的“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一句話有什么含意?結(jié)合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認識。 解析:我們要學會推斷文中人物的一句話的意思,這也是對母親的做人品質(zhì)的一個認識過程。答案:這幾句話主要意思是鞋子差一寸,衣服差一分都會不合適,做事要有個尺度。因此我們做事要講究“度”,要把握好“度”,既要防止不達目標,又要避免過猶不及。(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0—14題。剪不斷的鄉(xiāng)愁
瓊 瑤去年年底,“開放大陸探親”的消息公布了。這消息像一股溫泉,乍然間從我心靈深處涌現(xiàn),然后竄升到我四肢百脈,竄升到我的眼眶。我簡直無法描述那一瞬間的感動。我心底有個聲音在喊著:“39年!39年有多少月?多少天?39年積壓了多少鄉(xiāng)愁,如今,可以把這些鄉(xiāng)愁都給勾銷了嗎?”不敢相信這是事實,但是,陸陸續(xù)續(xù)有人回鄉(xiāng)探親了!這居然成了事實!我太興奮了,和鑫濤計劃著,我們也該去大陸探親了,鑫濤去紅十字會辦手續(xù),回來說:“需要填三等親的親人名字和地址!”一時間,我們兩個都弄不清“三等親”包括哪些人,以及我們是否有這項“資格”。激動中,我沖口而出:“故國的山,故國的水,故國的大地泥土,和我們算是幾等親?我們要探的是親,不只是‘人’呀!”不過,我畢竟不需擔憂,因為我和鑫濤分別都有舅舅和姨媽在大陸,所以,我們很順利地辦好了探親手續(xù)。拿到手續(xù)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腦子里奔流著黃河,奔流著長江。不只長江黃河,還聳立著五岳和長城!鑫濤見我如此興奮,忍不住提醒我說:“聽說大陸的生活很苦。旅行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方便,至于親人,經(jīng)過39年的隔閡,可能已經(jīng)相見不相識,這些,你都考慮過嗎?”考慮?我實在沒有認真去考慮過。我只覺得鄉(xiāng)愁像一張大網(wǎng),已把我牢牢地網(wǎng)住。而且,當行期越來越近,我的鄉(xiāng)愁就越來越深。我總認為,鄉(xiāng)愁對于游子,就像一切人類的基本感情一樣,是與生俱來的。不過,有的人來得強烈,有的人比較淡然。我,大概生來就屬于感情強烈的一型。連我的“鄉(xiāng)愁”,也比別人多幾分!計劃回大陸行程時,鑫濤問我:“你要去哪些地方啊?第一站,是不是你的故鄉(xiāng)湖南?”我祖籍湖南,生在四川。童年,是個多災多難的時代,是個顛沛流離的時代,童年的足跡,曾跋涉過大陸許多的省份。如今,再整理我這份千頭萬緒的鄉(xiāng)愁時,竟不知那愁緒的頂端究竟在何處?是湖南?是四川?是長江?是黃河?是絲綢之路,還是故宮北海?沉吟中,這才明白,我的鄉(xiāng)愁不在大陸的任何一點上,而在大陸那整片的土地上!“可是,你沒時間走遍大陸整片的土地啊!”鑫濤說,“我們排來排去,只能去40天!”將近40年的鄉(xiāng)愁,卻要40天來彌補。可能嗎?不可能的!我們必須放棄許多地方。湖南,湖南的親人多已離散,家園中可能面目全非。不知怎的,我最怕面對的,竟是故鄉(xiāng)湖南,這才了解古人“近鄉(xiāng)情更怯”的感覺。當我把這感覺告訴鑫濤時,他脫口而出地說:“這也是我不敢回上海的原因!”于是,我們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北京,那兒是我父母相識相戀和結(jié)婚的地方,那兒是我祖母和外祖父母居住的地方,那兒,是我歷史課本上一再重復的地方,那兒,也是我小說中、故事中所熟讀的地方!那兒有“故都春夢”,有“京華煙云”!還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