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目的: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得出結論:兩漢中央主要政治制度——形成“中朝”、“外朝”
(二)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
思考:閱讀教材,三省六部制是怎樣形成的?
形成:
①魏晉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度(握有實權的先是尚書省,后又有中書省、門下。
②隋朝——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政府最高統治機構。
③唐朝——中書。赫茮Q策,負責草擬和頒發詔令;
門下省: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
尚書。贺撠焾绦姓睿
④隋唐——在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
得出結論: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三。ㄖ袝。赫茮Q策,負責草擬和頒發詔令;門下。赫茖徸h,負責審核政令;尚書。贺撠焾绦姓睿┒际苤朴诨实郏罱K權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三省六部制意義:
①相權一分為三,強化了君權;
②三省合作,相互牽制和監督,保證了君權的獨尊,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
③后來歷朝基本沿襲這種制度。
(三)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
思考:宋初加強皇權的背景、措施、結果如何?
背景:唐后期形成的藩鎮割據局面。
措施:①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最高長官行使宰相職權;
②樞密院是最高軍政機構,長官為樞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
③參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權;
④三司史——管理財政,分割宰相財權;
結果:分割、削弱了宰相的職權,進一步加強了皇權。
得出結論:北宋中央政治制度——(“一參”“二府”“三司”)
(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
思考:結合教材,元朝加強皇權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中書省——最高行政機構,統領六部,行宰相職權;
②樞密院——最高軍事機構;
③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
得出結論:元朝中央政治制度——(“一省”“二院“)
思考: 在中央,君權與相(將)權的此消彼長一直是封建社會難以避免的問題,也是封建統治者一直想解決的問題,那么,根據史實說明從漢至元的歷代統治者是怎樣解決這一問題的?收到了怎樣的成效?
漢(中、外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一參二府三司”)——元(一省二院)
成效: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加強。
思考:周朝的衰微和滅亡是由于分封制度本身的缺陷,那么,從漢至元的歷代統治者是怎樣避免這種情況的?這些做法又能夠說明中央對地方管理呈現什么趨勢?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一)兩漢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思考:漢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管轄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西漢初郡國并行
②漢武帝后期,全國分13州,州刺史代表中央監察諸侯與地方高官
③東漢州“刺史”改為“州牧”,地方行政區劃轉變為州郡縣三級。
思考:如何看待兩漢的刺史制度?
①漢武帝時,州作為監察區,設級別不高的刺史,代表中央監察諸侯和地方高官,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了中央集權。
②東漢,刺史增添了地方政權和軍權,地方權力增強,削弱了中央權力。
思考9:兩漢時期“漢承秦制”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漢承秦制”:兩漢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秦朝的制度,在廢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漢朝又有所發展、不斷完善。
①承襲秦的皇帝制度;
②承襲秦的中央行政設三公,但三公組成的機構演化成執行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