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七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3
(四)自學、交流、點撥解決“教學用題3”: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3”,進行自學自導 學生閱讀材料信息,思考問題 小組合作交流 各小組代表發言,全班集體討論 教師總結點撥。
(五)鞏固練習,總結全課:
具體流程:出示課堂作業:學案與資源15課第三課時練習客觀題。 教師點撥 出示課外作業要求:每人講一個歷史民族英雄的故事。鼓勵學生上網查閱資料,大膽演講。
教師小結本課。
六、補充課文正文
1、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是什么?
中華民族精神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包括自強不息的精神、愛國精神、廉潔精神、集體精神、抗爭精神、求實精神、大公無私的獻身精神、勤奮好學的進取精神,等等。在不同歷史時期,面對不同歷史課題,這種民族精神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體現在無數個中國人的身上。魯迅在小說《理水》中曾有這樣的一段話:"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這些人只所以是中國的脊梁,就是他們身上都有一種民族精神在張揚。每當民族危亡之際,總有一批中華兒女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伸張民族大義,從古代的戚繼光、鄭成功到近代的林則徐、關天培,他們都是這種精神的體現者。
20世紀初,中國共產黨出現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解放斗爭;新中國建立之后又領導中國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改革開放之后,又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新的水平。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振奮和弘揚民族精神,并以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等豐富和發展了民族精神;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又創造了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北大荒精神;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又形成了"六十四字創業精神"、抗洪精神、青藏鐵路精神,尤其是"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知難而進、一往無前,艱苦奮斗、務求實效,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五種精神"和"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于勝利"的抗擊"非典"精神以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攻關"的載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時代精神,既是中國民族精神在當代的延伸和具體展現,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寶庫增添了新的內容。這些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也是在未來歲月里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巨大精神動力。
在黨的xx大報告中,對中華民族精神作出了科學的概括。他指出:"中華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會實踐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一概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