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七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3
1、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主題。愛國主義是指一個國家的人民在千百年來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對自己的祖國極其忠誠和熱愛的深厚情感。盡管時代和歷史條件不同,但愛國主義從來都是動員和鼓舞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的光輝旗幟,是打牢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思想基礎的重要內容。它始終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英雄豪杰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而前赴后繼、奮斗不息。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中華民族前赴后繼、英勇戰斗,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凱歌。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民族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奮斗,為國家的獨立解放和發展繁榮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在民族傳統文化形成和發展中,在中華民族不斷前行和奮斗的歷程中,愛國主義始終是貫穿于其中的一條極其鮮明和清晰的主線,是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興旺的重要保證。愛國主義傳統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民族性格和民族氣概中,成為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強大精神支柱。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這是對我國現階段愛國主義特征最精辟的概括。
2、民族精神的意義是什么?
民族精神對于一個民族的發展至關重要。民族精神作用的發揮是通過改變一個民族的人來實現的。觀念、精神和文化雖然不能改變世界,但它可以改變人,而人是能夠改變世界的。在中外歷史上,民族精神作為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生動的展開。西方國家,如英、法、德、美、日等國之所以在近代率先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完成了工業革命、到二十世紀又勇敢迎接以信息技術為主的新技術革命,并率先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其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起于希臘、羅馬古典文明的源頭,中經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重塑,又經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的淬火,他們建構起了一種民族新精神。
七、板書設計:
一、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
讓民族精神之樹常青 內涵: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三、弘揚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