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 我們來尋根教案
2、自由組合,準備下一課時交流材料。
[點評: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是“開放性教學策略”的體現。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體現。]
三、課件制作和使用的設想:
遵循教學資源共享、省時經濟、藝術性創造性統一、活化文本的原則。
四、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1.在活動中要激發學生對考古的興趣,讓學生大膽地去發現“考古”的問題,并去查找資料予以解答。
2.讓學生課前在網上、書上去查找有關人類進化過程、中國古人類遺址的資料以及 先民的生活等。
3.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對古代先民的疑問,并鼓勵他們自己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去解決問題,從而實現自主探究的目的。
4.本活動主要采用小組討論、自主探究、情境模擬等方式來組織。
第3課時
一、課前準備:
⒈大禹的生平事跡以及治水的相關錄像資料。
⒉華夏兒女祭奠黃帝陵的錄像資料。
⒊查閱叢書《上下五千年》《中國歷史的童年》《中國歷史的故事》《中國歷史名人故事》
⒋歌曲:劉德華《中國人》
⒌查閱如下網站:華夏人文地理網站、國際在線華夏文化網站、中國歷史在線網站。
二、教學過程:
㈠激情導入,了解炎黃子孫稱謂的來歷。
同學們,有首歌這樣唱道:五千年的榮辱,五千年的根,炎黃的好子孫,華夏的好傳人。是啊!如果有人問我,你來自哪里,我定會驕傲地告訴他:我來自中國,我是炎黃子孫。
⒈炎黃子孫,多么神圣的稱呼呀!你們知道炎黃子孫這一稱謂是怎么來的嗎?
①小組進行討論交流。
②指名學生進行匯報,適時給予評價。
⒉課文中是怎樣向我們介紹炎黃子孫的由來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
①出示一段話。
炎帝和黃帝是傳說中的我國古代兩個非常有名的部落首領。傳說炎帝姓姜,原居姜水流域(現陜西省岐山縣內),后來向東發展到中原地區。他教老百姓發展農業,因此被后人稱作“神農氏”。黃帝姓姬(jī),號軒(xuān)轅(yuán)氏。他一生下來就十分聰明,當了首領后,他教人們蓋房子,種稻子,養家畜,一直被當做中華民族杰出的代表。黃帝和炎帝兩個部落聯盟逐漸融合,形成了華夏族,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部分。黃帝和炎帝功業偉大,被后代尊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所以我們都稱自己為炎黃子孫。中國人民和海外華僑常常以自己是炎黃子孫而自豪,這是有歷史根源的。
②邊讀邊用筆畫出你所了解到的內容,并大膽地向組內成員匯報。(重點說出,為什么稱中國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炎黃子孫)
以一首歌詞導入新課,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點明本節課的主題。圍繞課文中對炎、黃二帝的描述,使學生深入淺出地了解了炎帝子孫稱謂的來歷。
㈡歌曲中體會,影片中體會,激發民族自豪感
⒈現在,大家已經知道了炎黃子孫稱謂的來歷了。①想一想,我們在哪些地方聽人們說過這個稱呼比較多呢?②每當國旗升起,國歌奏響的一剎那,每當在電視上,課本上,收音機旁聽到這個稱呼的時候,你的心里會涌起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
⒉現在讓我們靜靜聆聽來自香港歌星劉德華演唱的一首歌《中國人》,這首歌氣勢磅礴,感情真摯,唱出了億萬中國人的心聲,你們想聽嗎?
①播放歌曲《中國人》(提示,會唱的同學可以一起唱,演唱時,可以通過神情動作等來表達內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