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
二.活動 燒開水
1.定性觀察。
(1)明確實驗目的
(2)認識實驗裝置
(3)動手前的提示 :1、靜靜觀察記錄變化。 2、注意安全
(4)學生實驗
(5)根據記錄匯報
2.定量觀察
(1)提出問題:水沸騰后溫度是多少?溫度會繼續升高嗎?水會少嗎?
(2)設計實驗方案
(3)交待實驗目的:觀察水沸騰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沸騰時的度數,水有沒有變化,注意安全。
(4)學生實驗
(5)停止實驗:水少了嗎?少了的水哪兒去了?是不是真的不翼而飛了呢?
三.分析析整理:
1.教給學生分析方法
2.學生討論,交流
3.總結:今天,我們燒了兩次開水,知道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汽,同時,我們也認識了沸騰這一現象,知道水沸騰后盡管再加熱,溫度也不會上升。
四.拓展:
回家用紙杯燒開水
第二課時 不翼而飛的水
科學探究
能設計簡單實驗來研究水的蒸發,能進行因果關系的判斷得到通風、加熱能加快水的蒸發的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認真,踏實的作風。
科學知識
1.知道水能通過蒸發跑到空氣中去
2.知道通風、加熱等方法能加快水的蒸發。
學生準備
水 無蓋玻璃瓶與有蓋玻璃瓶、記錄筆。
一.導入
在自然狀態下,晾曬的濕衣物會慢慢變干,池塘里的水會慢慢減少。我們能解釋這種現象?
二.活動2 悄悄逃跑的水
1。學生解釋在常溫下水慢慢干的現象:
沸騰時水少了是水變成水蒸汽跑到空氣中去了,水慢慢地干了,水是不是也變成水蒸汔跑到空氣中去了呢?
2.設計實驗來檢驗學生的解釋是否正確
實驗器材:水(水槽)無蓋的玻璃瓶與帶蓋的玻璃瓶及記錄筆
引導學生設計對比實驗(并讓學生將實驗方法填在p52的實驗記錄表中):在一樣大小的玻璃瓶內注入同樣多的水,做好水位記號,一個敞口另一個加蓋,擺放在同一地點,一段時間后觀察兩個玻璃瓶內水的變化。
3、學生組裝實驗,然后將裝置擺放在教室的一個固定的地方,要求學生定時觀察并做好記錄,下周再在課堂上來做實驗總結。
4.總結:在常溫下水會變成水蒸汽,這種現象叫蒸發。(補充填好實驗記錄表)
5.填表:
沸騰 蒸發
相同點
水 水蒸汽
不同點
1、加熱到某一溫度才發生 1、在常溫下發生
2、水迅速變成水蒸汽 2、水慢慢地變成水蒸汽
三.拓展活動:怎樣加快水的蒸發
1.同一件濕衣物,在下列哪種情況下干得比較快?(學生看p52的圖)
明確:毛巾掛在打開的窗口干得比較快,因為打開的窗口通風。
晴天的裙子比多云天干得快,因為晴天太陽大
2.想一想,怎樣做能加速水的蒸發?請說理由。
3.要減少水的蒸發,你又將怎樣做?
2.飛回來的小水珠
科學探究
1.能制定較規范的研究計劃來指導研究杯蓋內的水珠是從哪里來的。
2.學習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會控制實驗變量。
3.會分析對比實驗的因果關系,得到水蒸汽遇冷凝結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