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
2.討論動物減少的后果
3.學生認識到人類應該與動物和諧相處
三.活動2 保護動物
1.了解保護措施:
建立自然保護區,禁止狩獵……
2.閱讀指南車信箱:臥龍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沒川縣境內,是保護大熊貓的。
我國于xx年開始全面啟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
3.制作保護動物的簡報。
4.張貼簡報。
第3單元聲音
1辨聽聲音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 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給不同的聲音分類,提出與聲音有關的問題。
2. 通過辨聽聲音的有關活動,獲取提出聲音與物體相關的假設的事實。
3. 觀察并簡單的區分聲音的大小、高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樂于與人交流,體驗不同聲音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
2. 認識聲音在了解事物、相互交流時的重要性,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聲音秘密的動機。
科學知識
1、 讓學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調”的概念
2、 認識聲音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大小不同的鑼和鼓,二胡、口琴、笛子等樂器,大小不同杯子、材料的不同或用于辨聲的其它物品。
一.教學導入
歌聲、琴聲、雷聲、機器聲…
有的讓人心曠神怡,
有的令人心煩意亂。
聲音世界豐富多彩!
聲音世界奧秘無窮!
……
聲音我們都很熟悉,可是我們都知道聲間產生的奧秘嗎?
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聲音王國,交流我們聽到過的聲音,分辨這些聲音差異,找出發出聲音的對象。
二.分辨聲音
1.學生傾聽不同大小的鑼聲,高低不同的鼓聲和鑼聲,同一強琴彈奏出結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們從聽覺上感性的了解聲音的大小和高低之間的差異。
2.讓部分學生想出辦法讓樂器發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聲音。注意要求先讓學生對比同一樂器產生的不同聲音,再對比不同樂器產生的不同聲音,要求將信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記錄表。
大小
高低
3.討論在什么情況下同一物體會發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聲音。(建構“音量”、“音調”概念。)
4.用其他物體發出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聲音讓學生分辨。
三.猜一猜發聲物體的名稱
我們來做一個猜聲游戲,先展示放在講臺上的物品,再要求全班學生背向講臺,教師分別敲擊講臺上的物品讓其發怕同學們猜發聲的物品的名稱。
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觀察發聲物體的實驗;
2.能通過對不同的發聲物體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2.能將觀察和實驗結果記錄下來,能對結果進行分析歸納概括,得出結論;
3、能在教師指導下,按教材中圖片的提示,小組合作制作小樂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愿意與小組其他同學分工協作制作小樂器;
2.愿意把本組探究方法與結果其他組交流;
3.了解我國編鐘的歷史,培養民族自豪感。
科學知識
1.能發現物體在發聲時和不發聲時的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物體發聲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小口空瓶或飲料瓶、水、水槽、幻燈機。
學生準備:鑼、鼓、音叉、皮筋、鋼尺、文具盒、米粒、橡皮筋等。
一.教學導入
今天老師為每一小組帶來了一件禮物,請大家閉上眼睛仔細聽,猜猜是什么東西?猜對了才準睜開眼喲,(敲鼓)大家一下就猜到了,說明大家對鼓聲很熟悉,除小鼓聲,我們周圍還有許多大家熟悉的聲音。今天,就讓我們做一系列的實驗來研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