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
2.學習情況小結:
活動出色的小組:
搜集資料較好,交流得好的小組:
注:此教案是借鑒田老師的。
2、水族的公民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運用多種感官和借助工具觀察、認識魚的外形特征,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方式記錄觀察結果并進行描述。
2.能通過實驗(或資料查詢)探究魚的身體結構是否與水中生活環境相適應。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到探究的樂趣,意識到珍愛小生命。
科學知識
1.認識常見的魚及魚類的外形特征。
2.認識到魚類的身體構造是與水中生活環境相適應的。
3.知道我國人民對魚類的觀察、認識和利用的有關知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搜集各種魚的生活習性和相應特點的資料(文字、圖片、影像等)并進行加工。
2.準備好學生分組實驗的材料:鯽魚、玻璃水槽、毛巾、紅墨水、滴瓶、注射器。
一.活動1 觀察魚
1.觀察鯽魚,找外表特征。
2.觀看視頻,找魚類特征。
3.討論特征與水中生活的作用。
魚鰭:游泳
魚鰓:呼吸
魚鱗:保護
二.活動2 研究魚
1.再次觀察,自主提問。
引出問題:鯽魚的嘴一張一合,是在喝水嗎?
2.討論實驗設計。
3.江報實驗設計方案。
4.交流、完善你們準備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材料?打算怎么做?做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要求:實驗的時候請把實驟步驟和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研究報告上。
5.進行實驗
6.匯報實驗發現
7.補充資料,加深理解,魚鰓可以過濾水中的氧氣。當水經過魚鰓時,水中的氧氣就滲入到了魚體內,而二氧化碳就和水一起排出了體外!
三.拓展部分:
1.欣賞金魚
2.拓展作業:搜集其其它水生動物的資料,制作資料卡片。
3.吃奶長大的動物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自主探究哺乳動物與哺乳方式相適應的器官特征。
2.能細致、敏銳地進行觀察,能結合自己的觀察提出問題,并據此開展更為深入地觀察。
3.能根據觀察記錄和搜集的資料歸納出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征,并據此判別其他動物是否為哺乳動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通過細心和深入觀察獲得發現所帶來的樂趣。
2.意識到哺乳動物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
科學知識
1.認識常見的哺乳動物及它們的共同特征。
2.認識到乳頭是與哺乳方式相適應的。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哺乳期的母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
2.搜集更多的凸顯哺乳或胎生特征的影像資料、情境圖片制成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分組查閱關于哺乳動物的資料。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了解兔子嗎?誰來說說?
2.兔子是否吃奶長大?
二.活動1 觀察兔子
1.為了解決兔子是否吃奶長大這個問題,老師將哺乳期的母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帶進了課堂,讓我們來觀察吧。提出觀察的要求:保持教室安靜,邊觀察邊記錄,觀察兩個方面:兔子的外型;兔子的乳頭和吃奶的過程。
2.觀察后的情況交流。
3.歸納:兔子是由兔媽媽生下來,吃兔媽媽的奶長大的動物。
4.還有那些動物也具有兔子這樣的特點呢?(學生看課件)
5.歸納特征并建立哺乳動物的概念:像兔子、牛、熊貓這樣由兔媽媽生下來,吃兔媽媽的奶長大的動物,我們叫它哺乳動物。:
三.活動2、 哪些是哺乳動物
1.下面的動物是不是哺乳動物?為什么?(學生根據資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