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數與代數整理復習課教學設計
(膠南市珠路小學 葛娟)
第七課時
(復習選擇合理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一、回顧舊知,激發興趣
談話:同學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你學過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根據學生的回答:估算、筆算、口算、計算器算……教師及時補充或糾正。
教師:生活中經常用到這些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想不想試一試?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小學階段學過的計算方法,是對將要展開的學習進行前測,及時了解知識板塊存在的問題和困惑。以便為以下解決困惑和疑難做鋪墊。同時教師運用鼓勵性語言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探究的興趣和欲望。
二、梳理歸網,學習內化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王老師買了190本《數學小詞典》,每本3.80元,他帶了800元錢,)
學生自讀信息后,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有關數學問題。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板書
(1)800元錢夠嗎?
(2)應付多少元?
(3)如果夠了應找回多少元?如果不夠應再付多少元?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提問題,可以了解到學生有效選擇計算方法的程度和思維的深度。
2.解決問題,梳理知識
全班交流解決問題(1) 800元錢夠嗎?引導得出估算方法。回答如下幾個問題:你是怎樣估算的?結果估大了還是估小了?學生交流不同的估算方法:
4 200 4 200
3.8×190≈760;3.8×190≈760;3.8×190≈800
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另外對于用筆算、口算、計算器算的同學也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并相機討論得出用估算解決該問題的優勢和合理性——不需要精確計算,可以選擇估算
【設計意圖】教師從解決“800元錢夠嗎?”這個問題出發,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對比,使學生明白估算的意義和方法,明確當解決的問題不需要精確計算時,可以選擇估算,體現了計算方法的策略性。
(2)承接解決“800元錢夠嗎?”的過程,順勢提問如何解決“應付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解決,在解決過程中思考如下問題:第一,你會選擇哪種計算方法?第二,為什么選擇這種計算方法?師巡視指導。
(3)交流展示學生的解題過程,學生解釋計算方法
口算,列式:(200-10)×3.8=200×3.8-10×3.8=760-38=722(元)
(掌握口算技巧,靈活運用乘法分配律)
筆算,列式:3.8 0
×1 9 0
3 4 2
3 8
7 2 2
通過師生互動,明確解決該問題需要進行精確計算。而口算、筆算、計算器算都是精確計算的方式。
【設計意圖】在解決“應付多少錢”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梳理了精確計算的方法和意義,使學生明確當解決問題需要精確結果時,必須選擇精確計算,口算、筆算、計算器算都能算出精確的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