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數與代數整理復習課教學設計
(就是5、8、10的最小公倍數為40,6點30分加40分,就是7點10分。)
【設計意圖】:通過“熱身操、我會填 、我會判斷、我會猜數、我會應用”等不同層次的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鞏固所學知識,又體現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很好地理解和運用了知識,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
談談大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都有了哪些收獲?你認為你以及你們小組表現的如何?
【設計意圖】:讓學生公正的評價自己與他人,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優缺點。
五、布置作業。
利用倍數和因數的有關知識,建立個人檔案
課后反思:
復習課重在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梳理成知識網絡,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因此,要把復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學會復習的方法。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創設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因此本節課立足于學生的主體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努力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1.力求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
傳統的《因數和倍數》整理復習課只是在課堂上把十幾個概念讓學生背一遍,或出幾道判斷題,分解因數,求最大公因數,求最小公倍數等題讓學生做做,這樣學生學起來枯燥乏味,知識掌握得不牢.本課首先實際生活,從孩子們身邊熟悉的人物,從孩子的興趣著想,例舉了名偵探——柯南,讓孩子們在不陌生的環境中享受知識的樂趣。
2.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這節課的主要特色。
本節課始終以小組合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并與獨立思考相給合,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研究者,探索者,小老師。
為了讓學生體會整理的作用,我精心設計了自由說話的活動,同時也體現了學科的整合性,這樣的安排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強化,又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使知識的學習成為訓練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素質的載體。
3.寓樂于教,充分體現數學問題生活化。
數學課標中指出:數學問題應給合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已有的知識,使學生在認識,使用和學習數學的知識更新的過程中,初步體驗數學知識間的聯系,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根據這一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熱身操、猜數等游戲,讓他們當密碼破譯員,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的機會,部分思維已產生惰性的學生這時也開始來尋找自己的一片天空,尋求一塊適合自己的土壤,熱情一浪高過一浪。
(膠南市珠海路小學 丁秀娟)
第四課時
(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小數的性質的整理與復習)
一、談話引入復習內容
談話: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復習了整數、分數和小數的意義,這節課,我們來復習分數和小數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簡潔語言揭示本節活動主題,激起學生回顧與整理本節知識的興趣與愿望,讓學生樹立回顧與反思意識。
二、歸網建構,主體內化
1.學生回想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小數的性質及其推導過程。
先在組內說一說性質,再獨立舉例說明怎樣得到這些性質。
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
2.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小數的性質有什么聯系?舉例說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