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第四冊完整版)
【教學時間】第16周
【教學準備】范作
【教學內容】分類垃圾桶
【教學過程】
一、布置“別讓分類垃圾桶‘吃’錯東西的展覽。(目的:感知分類垃圾桶與人類生存環境的關系)
1、 調查居住地的社區有多少分類垃圾桶?它的造型、色彩、功能、垃圾分類投放口各有什么特點?
2、 人們對分類垃圾桶有多少認識?知道分類投放標志嗎?共有多少名路人往垃圾桶里扔廢棄物?有多少人分門別類地投放廢棄物?家里的垃圾如何處理?
3、 以小組為單位,確定一個主題,如“別讓分類垃圾桶‘吃’錯東西”,再把調查結果用文字、繪畫、照片體現出來,布置展覽。
二、探討“分類垃圾桶”的組合設計與制作方法。(目的:從關注環保、關注垃圾的處理方式,養成樂意往垃圾桶丟垃圾的習慣方面思考創作)
1、 參觀“別讓分類垃圾桶‘吃’錯東西”展覽。
2、 小組進行分類垃圾桶與一般垃圾桶的圖片比較(根據下面的拍賣條件)。
3、 組織“拍賣垃圾桶”游戲,提出評價條件,各組依據“條件”選1-2幅垃圾桶圖片,進行拍賣(啟發創作思維):
a、造型美觀大方:嶺南版美術教案第四冊造型優美——幾何形或具象形設計,色彩——簡單、鮮明;
b、分類功能齊全;
c、使用方便;
d、選用環保材料。
三、閱讀課文,探索“垃圾桶的基本形體”與“基本形體組合后變成新的造型”之間的關系。
1、 學會讀書與思考:
a、認識分類垃圾桶的基本形;
b、如何利用基本形進行不同的組合,掌握多種組合設計制作方法。
2、 從“學生作品”中,探討環保材料的選用。
四、合作創作,體驗創作的快樂。
根據拍賣條件,選用材料,進行組合設計與裝飾。
五、布置“關注環境、從我做起”展覽。(目的:通過拍賣合作作品的形式,進行欣賞與評價,體驗應用的目的,感受成功的快樂)
1、 提供評價點:a造型美觀大方;b分類功能齊全;c廢棄物投放方便;d選用環保材料。
2、 創作作品拍賣。各小組依據評價點,對自己小組的創作作品進行推薦、拍賣,并送“關注環境、從我做起”展覽。
3、 感受“關注環境,從我做起”,提高環保意識。通過參觀兩個不同的展覽,體會“廢物利用”和應用的目的。
【板書設計】分類垃圾桶
范作
【布置作業】設計制作一個別具一格的分類垃圾桶。
【教學后記】城市美如畫,要靠你我他。然而,倡導垃圾分類與環境保護以來,雖然設計新穎的分類垃圾桶遍布城市,但令人遺憾的是,幾乎沒有人注意這些分類垃圾桶,沒有人留心辨認不同的投放標志,沒有人分門別類地投放廢棄物。嶺南版美術教案第四冊本課的學習設計與制作分類垃圾桶,很好地引導了學生對分類垃圾的注意與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