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五、學習五六七自然段。
下面我們就按著這樣的學法,學習課文五六七自然段。針對吃楊梅這件事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先自己讀讀課文,再和同座在一起研究,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學習吧!
1.歸納問題:
為什么吃楊梅?吃楊梅給我留下怎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
教師讓學生模仿上段的學法自主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能力。
2.我們先來研究為什么吃楊梅?誰能用自己的話概括著回答這個問題?
出示句子:“校園十分寧靜,••••••默默地忙著。”“十分”“只有”寫出了什么?
3.吃楊梅給我留下怎樣的印象?
出示句子:“蕭山楊梅,我們在杭州時年年都吃,••••••嘴唇和舌頭都染紅了。”理解“愜意”。
不僅吃得愜意,還吃得很多呢!哪個詞說明了這一點?
這蕭山楊梅真的好吃啊!誰來讀讀這句?
“一直甜到心里”的只有蕭山楊梅的滋味嗎?自己練習讀讀這段話,把你體會到的感情讀出來!
4.金老師掏出多少錢,買了多少楊梅啊?金老師望著那一大包深紅色的楊梅是怎么說的?
理解“盡錢買”是怎么買?(強調“盡”字音)
出示句子:“金老師望著那一大包••••••我們蕭山楊梅最好吃。”
理解“盡量吃”是怎么吃?(強調“盡”字音)
誰來讀金老師說的話?
5.此時此刻,金老師多么像( )。 (板書 親如父母)
【設計意圖】:
學習中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學生匯報中及時指導朗讀,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六、總結全文。
這樣的好老師怎能讓人忘懷呢?(板書 感激 思念)
出示最后一句話:“幾十世事滄桑,我們的金老師,你您在哪里呢?”
學生齊讀三遍!
金老師在作家(袁鷹的心里),在(我們的心里),在(所有人的心里)!。
【設計意圖】:
以讀代講,讀中悟情,體會作者對金老師的感激、懷念之情。
七、實踐活動。
書中講到作家袁鷹最早閱讀的課外書是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和冰心的《寄小讀者》,希望同學們課余時間找來讀讀,定會從中受益的。
【設計意圖】:
課內外結合,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拓寬知識視野。
下課!
板書設計:
18蕭山楊梅
外貌
金老師 課外閱讀 教學有方
事例 感激 懷念
吃楊梅 親如父母
總 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針對這一指導思想,教師在出示課題后就創造了良好的氛圍激發了學生讀書學習的熱情。整堂課力求營造開放、和諧的氣氛,在良好的讀書情境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