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二、全班交流,全面認識。(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句子)
(一)鯨的食量很大。
1,課件出示:“有一種號稱海中之虎的虎鯨,有時好幾十頭結
成一群,圍住了一頭三十多噸重的長須鯨,幾個小時就把它吃光了。”你從這一句話感受到了什么?
2.為什么你會有如此感受呢?能不能再讀一讀呢?
3.聽了他的朗讀,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4.那你們就帶著自己的感受再去讀一讀這一句。
5.指生讀
(二)鯨的呼吸。
1.課件出示句子
2.指名讀。
3.鯨的呼吸有什么特點,出示:鯨隔一定的時間必須呼吸一次。
了解“必須”一詞在句子中的作用。
4.作者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5.指導朗讀
6.小結:作者在介紹鯨的過程中運用了列數字等多種說明方法,
生動、形象地讓我們了解了這種龐大的動物——鯨。
【設計意圖】對教材的處理最忌諱面面俱到。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只是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句子重點指導,讓學生領悟幾種說明方法的好處,同時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三、拓展知識,全面了解。
1.通過前面的匯報看出同學們對鯨已經有了比較正確、全面的認識。隨著人們對海洋的不斷探索和了解,對鯨的認識也愈來愈全面。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有關鯨的資料,請大家選一種以“鯨的自述”的形式,給同學講一講,并試著運用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2.學生依據教師發給的一些圖文資料,閱讀領會,并練習說片段。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再次把本課推向高潮,使學生倍感新奇,信心劇增,同時對剛接觸的說明方法加以運用,使學生印象深刻。
評析:這節課能緊緊圍繞教學重點、難點進行教學。課堂上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讓學生自學、交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感悟、提高。把不簡單的語文課上成了“簡簡單單教語文”。
《鯨》教學設計和設計意圖(二)
教材內容
小學語文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30頁至133頁。
教材與學情分析
這是s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文章既展現了一幅幅關于鯨的生動畫面,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動物世界的科學之門。作者運用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做以說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四年級的學生平日廣泛的閱讀自然科學類書籍,也時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過鯨的畫面,所以相信學生一定會對這種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的,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他們以了解有關鯨的更多知識。
教學目標
1、認識“噸、敞、哺、濾、矮”5個生字,會寫“噸、敞、濾、噴、肺、潛、矮、判”8個生字。
2、正確讀寫“寬敞、判斷、胎生、哺乳動物、又矮又粗”等詞語。
3.朗讀課文,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