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2.學生動筆寫調查報告。(師巡視指導)
3.交流寫作成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更熟練地掌握寫調查報告的格式,鍛煉寫作能力。)
四、交流感受、教師總結。
1.通過這次調查,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說給我們大家聽聽吧!
學生自由談感受。
2.教師總結:
通過這節課學習,老師感覺同學生們好像長大了很多,成熟了不少,學到了很多本領,老師真替你們高興!希望同學們今后多關心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做一個熱心、細心、有責任心的人,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更和諧。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多關心身邊存在的問題,培養他們關心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
[在設計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由地說、任意地寫的空間,不斷擴展學生思維,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評語:
本教學設計是在學生學習了第11課《小樹死因的調查報告》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通過本次語文大課堂學習,讓學生自己組成學習小組,親身經歷調查、分析、得到結論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社會交際、歸納整理以及寫作能力。讓學生掌握調查報告的格式,引導學生多關心身邊存在的問題,培養他們關心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的興趣,明確調查方法,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與技能。
《大使館媽媽》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材分析:
《大使館媽媽》是s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名叫“陳小龍”的中國年輕小伙子,在異國機場,由于語言不通、不知所措、不吃不喝,只是流淚。后來在中國大使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感受到“家”的溫暖。表現了海外游子對祖國的依戀。
學生分析:
《大使館媽媽》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安排一課時進行教學。由于四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預習和收集資料的能力,所以我布置了有針對性的預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討論、交流。
教學目標:
1.會認“駐、逗、廚、鞠、躬、衷”6個生字。
2.理解陳小龍為什么稱中國大使館為“大使館媽媽”。
3從陳小龍的故事中體會祖國對我們的愛,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教學重點:
理解大使館是怎樣幫助陳小龍的,以及陳小龍給大使館那封信的內容,從而弄明白陳小龍為什么稱中國大使館為“大使館媽媽”。
教學難點:
從陳小龍的故事中體會祖國對我們的愛,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教學方法:引導點撥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預習生字、新詞,了解有關大使館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當你身處異地、語言不通、舉目無親、無依無靠時,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別人的幫助)的確,在我們中國就有這樣一位小伙子,他的經歷令人終身難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16課《大使館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