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四、課堂總結,留下問題。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不但了解了鯨的大,而且還認識了說明事物的方法。關于鯨的知識還有很多,課文究竟還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呢?下節課我們再來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2、激發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準備
1、有關鯨的文字、圖片或錄像資料。
2、自制課件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關于鯨的哪些方面的特點?
2、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鯨的其他方面特點。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還記得你最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嗎?還記得我們的學習要求嗎?(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請你打開書,把你最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再仔細讀一讀,再繼續交流你的學習所得吧!
【設計意圖】(這樣的教學既能放得開,又能幫助學生總結一些學法、寫作方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
2、學生在小組內學習。
3、引導學生匯報自己所學的內容,在交流討論中點撥指導。
(1)演變
◆ 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給同組同學說一說“你”的進化過程.
學生匯報:我們鯨在遠古的時代,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境發生了變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漸漸適應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們并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師引:為了加深了解,(課件出示)鯨的進化過程。
【設計意圖】(抓住“陸地”——“淺海”——“海洋”三個詞,讓學生懂得鯨為了生存下來,就得適應這個變化的環境,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自身體形及器官也發生相應的變化,所以鯨漸漸地變成了魚的樣子)。
(課件出示填空題)
在( ),鯨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 ),它們的前肢和尾巴( )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漸漸適應了海里的生活。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填空,抓住“很遠的古代”、“經過很長的年代”、“漸漸”等詞語,讓學生看出鯨進化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另外角色轉換的練習也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2)種類:須鯨——沒有牙齒
齒鯨——沒有鋒利的牙齒
(3)生活習性:
小組交流,完成表格。
生活習性 須鯨 齒鯨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各取所需、各展所長,在充分民主、輕松愉悅、樂于探究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而且在課堂中構建了“生生合作”、“ 師生合作”等多種形式交互進行的主體型的交流網絡。)
4、朗讀感悟
我們對鯨的生活習性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吧!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生總結學習這一課自己的收獲。
2、為海洋館寫一段關于鯨的解說詞。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要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必須使學生成為“語言的富翁”。因此,語文課必須重視范文語言的感悟、積累和內化。經過前三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對鯨的特點及文章表達方法已有了清晰的了解,理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安排實踐活動“寫解說詞”,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語文學習規律,為學生提供了直接接觸語文材料的實踐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