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蘇少版)
師:再唱一遍。
師:你們唱得很開心啊?(是的)現在我要請你們同桌來討論一下,歌曲中令你情緒高漲的地方在哪里?
生:那一大段襯詞。
師:這些襯詞雖然不表達意思,卻表現了當地人民在唱這首歌時的心情。
師:原來民歌中的襯詞這么有意思。接下來,我們再用揚州方言來唱一遍,不過我有個
要求,變換一下方式來演唱。你們給我出出注意。
生:……(1、領唱、齊唱;2、加動作演唱;3、加上一些打擊樂器唱)
四、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唱得真好!民歌《楊柳青》因題材的不同,有很多變體,下面我們來聽一聽女聲獨唱和女聲合唱的《楊柳葉子青》。
生聽歌曲
師提問:1、這首江蘇民歌在音樂表現上有什么特點?
2、兩種演唱形式給你帶來怎樣不同的感受?
3、和《楊柳青》相比,女聲合唱《楊柳葉子青》有哪些新鮮的地方?你喜歡嗎?為什么?
生再聽女聲合唱《楊柳葉子青》,感受、體驗合唱的魅力。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演唱《楊柳青》這首歌,還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識。都知道了什么?
生:揚州是個美麗的城市;揚州方言的特點;襯詞能烘托氣氛;民歌是怎樣產生的……
師:今天我們的音樂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你們一定還想繼續去了解揚州、了解揚州的民歌,這里我給你們提供個網址,相信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獲的!
第二課時 總第 課時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教學內容:
1、聽:靖江民歌《打麥號子》
2、唱:《打麥號子》
3、動:歌表演《打麥號子》
教學目標:
1、欣賞靖江民歌《打麥號子》,感受一領眾和的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2、能用一領眾和的形式,熱情的歌聲演唱歌曲《打麥號子》
3、能積極參與歌表演《打麥號子》的創編活動,并能大膽地當眾表演。
教學重點:用熱情的歌聲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采用一領眾和演唱形式時,領與合的相互銜接。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民歌《楊柳青》,今天,我們用揚州方言再來唱一唱。
師帶生跟音樂復習歌曲。
師:《楊柳青》是流傳于江蘇一帶的民間小調,是民歌的一種,除了小調,山歌和號子也屬于民歌,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并唱唱號子。
1、生談談自己對“號子”的理解
2、師小結:“號子”是一種和勞動節奏密切結合的民歌,它產生于人們的勞動生產中,是人們在從事繁重的勞動時,為了使大家在同一時刻協同用力而自然產生的吶喊。當這種吶喊具有節奏性旋律性時,便形成了“號子”,后來“號子”逐步演變成了一種歌曲體裁。
二、欣賞
1、生聽賞靖江民歌《打麥號子》
思考: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給你怎樣的感受?
2、師小結:“號子”常見的演唱形式有合唱,一領眾和。這首《打麥號子》采用的是一領眾和,這樣的演唱形式很有氣氛,能夠很快引起聽眾共鳴。
三、學唱歌曲
1、再聽號子,感受一領眾和的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2、同學分析歌譜,找出相同的部分。
前八小節是1+1的結構,沒有旋律,都是規整的八分節奏。
中間八小節發展成2+2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