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蘇少版)
教學內容:
1、聽:鋼琴獨奏《花鼓》
2、動:我的創造(自制小鼓、創編節奏)
3、露一手(表演花鼓)
教學目標:
1、初步養成靜心聆聽民間音樂的習慣,了解民族民間音樂是作曲家創作音樂的素材和源泉,能哼唱主題曲譜,加深對樂曲的了解和認識。
2、學習幾個花鼓的基本動作,能隨著音樂演一演。
3、積極參與用自制小鼓創編節奏的音樂實踐活動,體驗到藝術的感染力和成功的快樂,并在活動中提高表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對樂曲的了解和認識,在伴奏、表演等活動中提高表演能力。
2、小鼓、小鑼隨音樂合奏。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小鼓、小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生在歌曲《鳳陽花鼓》聲中走進教室
師:同學們,你們聽到的歌曲是安徽民歌《鳳陽花鼓》,這首歡快、活潑的歌曲朗朗上口,跟老師一起來唱一唱好嗎?
師:聽過、唱過《鳳陽花鼓》,讓我來考驗一下你們的識譜能力。師生接口唱《鳳陽花鼓》旋律。
二、聽賞
1、師:我們配合得這么默契,獎勵你們再聽一首樂曲。聽完后請你們告訴我,樂曲是由哪種樂器演奏的,樂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嗎?
2、生:初聽鋼琴獨奏《花鼓》
3、師小結:
這是一首優秀的鋼琴獨奏曲《花鼓》,它以鑼鼓的節奏音型貫穿全曲,曲“咚咚鏘”的鼓聲開始,然后以安徽民歌《鳳陽花鼓》為第一主題,我們再來聽聽第一主題。
4、生聽第一段
思考:第一主題在第一段中共出現了幾次,有何不同?
5、師:這一高一低兩個主題仿佛是秧歌場上男女歡快的對唱。
6、生聽第二段
思考:情緒有何變化?
7、師:第二主題由《茉莉花》音調變化而來,嫵媚而柔情,體現了人民對美好與未來的幢憬。
8、生聽第三段
思考:它再現了第幾主題?
9、師:第三段先由低音區出現第一主題,然后高音區用第二主題伴奏,樂曲推向高潮,最后,樂曲在鑼鼓聲中結束,仿佛是演員在歌舞中的退場。
三、露一手
1、師:“花鼓”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歌舞形式,江淮地區有“鳳陽花鼓”和“花鼓燈”。通常由女演員手持或身背小鼓,男演員手拿小鑼,一面歌舞一面用打擊樂伴奏,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花鼓表演(多媒體播放花鼓舞)
2、師:我也學了幾個花鼓動作,想看嗎?(師表演幾個花鼓動作)
3、師:同學們愿意和我一起跳嗎?
4、師講解、輔導花鼓基本動作。
5、師生配上音樂演一演。
四、我的創造
1、學一學書上的節奏(先將小鼓、小鑼節奏合二為一,再進行分聲部練習)
2、師唱旋律,生拿出自制的小鼓、小鑼用書上的節奏合奏一段。
3、師彈奏《花鼓》旋律,生邊哼邊創編節奏型,隨著音樂輕輕拍拍。
4、生展示自己創編的節奏,師生選出合適的,一起練一練。
5、生跟著音樂二部合奏。
五、小結
第五課時 總第 課時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教學內容:1、聽:領唱、合唱《情系江淮》 2手風琴獨奏《我為祖國守大橋》
教學目標:
1、通過聽賞歌曲《情系江淮》,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通過聽賞手風琴獨奏《我為祖國守大橋》,培養學生對民間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