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下冊課文知識整理──問答題
總結(jié)
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
第二節(jié) 矛盾和沖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有時存在矛盾和沖突。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在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發(fā)生矛盾和沖突時做出選擇。
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尊重個人利益,維護公共利益。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有時會發(fā)生矛盾和沖突,學會在二者發(fā)生矛盾沖突時做出正確選擇。
教學課時:
1 課時。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揭示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矛盾性
呈現(xiàn)下列情景,學生就這一案例展開討論,說說這里的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各是什么。
王麗亞家剛剛蓋起了新房。春節(jié)剛過,父親帶回了一個令全家瞠目的消息:政府修建的國道正好通過她家新蓋的房子,村里要求拆了房子,搬到離公路 100米遠的地方。可是,王麗亞家所在的地段是當?shù)氐摹包S金地段”。
通過具體案例揭示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存在矛盾與沖突的情況,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并引出活動主題。
活動一:以公共利益為重
1.教師:在上面的案例中,王麗亞家的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發(fā)生了矛盾。這個矛盾必須得到解決。在這種情況下,王麗亞是否應該主動響應國家的要求?(學生自由發(fā)言)當然,在這種情況下,王麗亞家必須舍棄個人利益以維護公共利益。
2.教師:在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發(fā)生矛盾或沖突時,我們?yōu)槭裁匆獌?yōu)先考慮公共利益,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3.學生自由討論。要求學生總結(jié)出公共利益的一些特點,說明公共利益要優(yōu)先于個人利益的原因。
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相比,具有如下特點:公共利益具有普遍性、整體性和長遠性。普遍性是指公共利益是由社會上不特定的多數(shù)人共享的利益;整體性是指公共利益是群體中成員的整體利益,是超越于個人利益之上的獨立利益,相對于個人利益而言,它具有一定的權(quán)威性;長遠性是指公共利 益比個人利益更為持久。
引導學生懂得在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發(fā)生矛盾時應優(yōu)先考慮公共利益,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通過討論公共利益的特點,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公共利益優(yōu)先于個人利益的原因,懂得維護關涉大多數(shù)人長遠的公共利益,懂得犧牲個人利益而去維護公共利益實際上是維護了個人長遠利益,讓自己和他人獲得更大的利益。
活動二:尊重個人利益
1.教師: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在必要的時候需要犧牲一部分人的個人利益來成全公共利益。但是,這并不等于可以無視個人利益的正當性和合理性,也并不是說只要是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發(fā)生了矛盾,就一定要犧牲個人利益。個人的利益必須要受到尊重,得到保護。在這樣的前提下,犧牲一些人的個人利益,是為了使這些人以及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利益。
2.呈現(xiàn)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關于尊重個人合法權(quán)益的條文。學生交流對這些條文的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三條規(guī)定: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chǎn)的所有權(quán)。國家依照法律規(guī)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chǎn)的繼承權(quán)。
3.呈現(xiàn)一些政府保護個人正當合理的個人利益的事例。學生交流對這些事例的看法。
4.一些假借公共利益損害個人合法利益的事件。如,野蠻拆遷、野蠻施工,學生分析這些事件和行為的違法性,說說應如何維護有關個人的合法權(quán)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