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下冊課文知識整理──問答題
3.學生情況分析
初中階段是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他們思維活躍,對自然界充滿著好奇。同時,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又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他們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著偏差。現在多是獨生子女,容易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思想,缺少對周圍生命的關愛意識,有的學生用摧殘其他生命特別是身邊的花草樹木等方式發泄自己的情緒,有的學生以傷害其他生命為樂趣。
希望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能夠結合實際充分認識合理開發利用自然的好處與不合理利用自然的危害,學會用書中的知識去指導生活實踐,培育愛心,珍惜生命,盡自己最大能力去保護大自然,確立一個積極的、正確的環境觀。
4.教學建議
(1)整個單元貫穿著“正確認識自然和人類的關系”這一思想,讓學生認識到人類既依賴于環境又影響環境,人類對環境負有保護和改善的責任;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才能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2)盡量結合本地區的環境問題和 環境保護 的事例進行教學,尤其是結合本校環境教育特色進行教學。
(3)要重視調查、考察、實踐體驗活動,形成環保意識。養成環保習慣并不容易,需要長期的堅持,前提是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產生對環保的共鳴。
(4)本單元知識內容比較簡單,可布置學生自學并收集和整理一些當地環境污染的具體材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還可以帶著這個問題進行一些社會調查,讓學生盡量多接觸一些生動具體的實際問題,對環境保護產生緊迫感和責任感。要充分估計調查、考察、實踐體驗活動可能遇到的困難,從時間、安全、方法、途徑等方面給學生以指導和幫助。
(5)讓學生真正行動起來。參加環境保護活動需要真正的行動,而非口號,我們要在學生知道怎么做的基礎上,明確哪些是我們能做的也是必須做的,把我們的環保行動切實開展起來。可以與校外機構的環保行動、學校大隊部活動、班隊活動等相結合。
(6)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平時也有很多視頻和圖片資料,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收集利用。
(7)除了課堂教學外,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環境保護的宣傳,如制作海報、節約小竅門的宣傳單以及多媒體材料等。
第一課 自然的聲音
第一節 生活的必需
一、導入:視頻,美麗的大自然
播放視頻資料,展現大自然的美麗風光,以及多樣的動植物。
教學二、
環節一:美麗的自然,豐富的資源
1. 學生分組討論如下問題。
(1)在剛才的視頻中我們都看到了哪些自然資源;
(2)將這些資源分類,哪些是可以再生的,哪些是不可再生的;
(3)在剛才的視頻中看到的哪些是動物,哪些是植物,它們給予人類什么?我們組最喜歡的一種動物或植物。
2. 學生交流剛才活動后的感想,談談對自然界的認識和感受。
環節二:我們身邊的自然資源
1. 學生課前對家鄉的自然資源進行調查并統計,這些資源給家鄉帶來了哪些利益。
2.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詳細統計校園內的植物種類,為校園內的植物制作標牌,將制作好的標牌掛在樹上或放置在花草的旁邊。
3. 交流此次活動的收獲,新認識了哪些生物,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等。
環節三:多樣的生物,獨特的生物
1. 猜謎語激發學生的興趣。具體活動可參考“教學活動設計”,謎語可參考“教學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