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下冊課文知識整理──問答題
9、民法:“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第五課
1、隱私權的含義:隱私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權利。隱私是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秘密,隱私沒有違背道德,也沒有違背法律,因此隱私不是丑事。
2、隱私權的內容:(1)隱私權的真諦是私生活的自由與安寧。(2)公民有權對個人信息保密。
(3)公民有權對個人通信內容保密。
3、為什么要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①人獨立自由的需要 ②內心世界安寧的需要 ③堅持以人為本、崇尚人性與個性的現代社會的需要。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的安定。
4、如何尊重他人隱私權:(1)尊重他人隱私,就要樹立隱私意識。(2)尊重他人隱私權,需要強化責任與信譽意識。個人隱私權里無不包含著兩種最忠實的守護――責任和信譽。
5、保護隱私權的方法:(1)運用法律保護隱私權。當隱私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與侵權人協商,請求司法保護等方式,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若因此造成較大的精神痛苦,還有權要求精神賠償。(2)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給自己的隱私上把鎖。面對熟人敞開心扉時: ——要認真選擇傾訴對象。上網時:——要掌握網上安全運行的知識,以免個人信息被瀏覽和擴散。
6、侵害隱私權的表現:侵擾他人私生活、公開他人隱私,監視、窺視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記、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計刺探他人的秘密,道聽途說傳播他人的隱私,非法利用他人的個人信息。
第六課
1、教育的含義: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目的,以傳授知識、經驗為手段,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是人類文化的一種傳承活動和催化活動,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中介。
2、受教育權的含義: 受教育是一項基本的人權。依據法律的規定,我國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所謂受教育權,是指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權利,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教案(單元一)
單元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單元題目是《自然的聲音》。本單元通過人類的朋友、哭泣的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三課,讓學生明白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然的現狀,以及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對待已經面臨生態危機,嚴重污染的自然朋友。本單元的環境科學教育,將幫助同學們形成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環境道德和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希望在未來一代的努力之下,未來的環境會具有良性發展。
本單元設計強調實踐性,將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強調學校教育為地區發展服務。培養學生在青少年階段形成正確的環境觀。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我國的資源、環境等狀況,了解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能力目標:培養愛護自然、鑒賞自然、保護環境的能力;了解我與他人、我與社會、我與自然的道德規范。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勤儉節約,珍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