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我們的人身權利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在感受影片、增長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學有趣味?梢酝ㄟ^豐富多彩的課外資源來充實課堂教學。通過幾個問題的討論,加深學生對隱私的理解,學會正確辨別生活中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并懂得用正確的方法加以制止。
教師行為:教師可先拋出①、②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對某些具體行為進行辨別分析;然后問題③讓學生走近生活、思考生活,問題④讓學生感悟到保護隱私的必要性。后兩問都是對內容的深入。
4.情景故事四——“600明星電話曝光”
活動內容:故事描述——小隱最近上網看到以下一則消息:某一黑客黑了一家經紀公司的電腦,并把600名明星的電話號碼公布在了網絡論壇中,造成眾多明星紛紛接到不明電話的騷擾。而自稱是“黑客高手”的人士說,這一切不過是他們的一場惡作劇游戲。設問:①該黑客是否構成侵權?侵犯了明星的什么權利?②什么是隱私權?
設計意圖:連接社會熱點,學生有感可發,有話可談,在對某些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中認識、了解隱私權,并體會公民的隱私權受法律保護。
教師行為:教師首先通過案例故事引導學生認識隱私權;然后可以讓學生先對隱私權的概念進行思考,自己嘗試界定。最后再重點點明隱私權的內涵,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
5.情景故事五——“要不要開門”
活動內容:故事續——夜深了,天氣很冷,小隱一家人睡得正香。這時,公安派出所以“掃黃打非”為名,在無搜查證的情況下,對某小區住房進行全面搜查,F在他們要求小隱家開門接受檢查!
設問:①你認為小隱爸爸要不要開門?說一說你的理由、谂c同學交流你所知道的隱私權還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互助合作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索。通過情景故事的討論,了解涉及侵犯隱私權的具體內容,引出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的權利,并點明我國憲法和刑法對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表述。
教師行為:描述故事,引導討論,幫助學生了解公民的隱私權不受侵犯的具體內容;出示相關法律,明確我國憲法和刑法對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具體規定。
6.課堂辯論——“是愛?是侵權?”
活動內容:生活中常常有老師或者父母拆開未成年學生、子女的信件,他們強調這是因為他們有教育、保護我們的責任。你是如何看的呢?
設計意圖:生活中教師、父母處于各種目的而拆看未成年學生、子女的信件在生活中時有發生,作為未成年學生一方面心理很不愿意、甚至憤憤不平,但另一方面又迫于學校、家長的威力而陷于無奈,所以通過開展課堂辯論來引導學生明確兩難選擇中應如何更理性地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對待并解決,懂得用合適的方法保護自己的隱私權。
教師行為:呈現生活案例,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辯論,引導學生學會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并保護自己的隱私權。
教學建議:圍繞“是愛?是侵權?”的辯論,教師可以呈現兩種觀點給學生提示,如:a.父母、老師的保護是第一位的,他們做得對;b.我們的隱私是第一位的,父母沒權利干涉。圍繞這兩種觀點進行辯論,可使得辯論更具體明確,幫助學生理解體會父母、老師的行為,學會正確對待并保護自己的隱私權。
7.課后延伸 “調查探索”
活動內容:請你設計一份有關個人隱私是否遭侵權的問卷調查表。可以結合你的生活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