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我們的人身權利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1. 影片導入 引出話題
活動內容:播放影片《刮痧》的節選鏡頭(附錄),并設問討論:①圣誕夜,丹尼斯的父親為什么要冒險爬樓去探望兒子?②作為親生父親,為什么會被剝奪對自己兒子的監護權?法官的判決是為了保護丹尼斯的什么權利呢?③這段影片讓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影片中節選片段的介紹,勾勒出特殊而典型的生活案例,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尋找已有的生活體驗,增強生活認同感。通過設問,啟發學生思考,在不同道德體系、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的背景下引起學生內心的矛盾與沖突,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答疑解惑、學習知識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本課的主題“人格權”、“生命健康權”。同時,設問③也讓學生從情感上感受并理解影片中對孩子生命健康的關愛,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權的特殊保護”奠定情感基礎。
教師行為:播放影片、引導討論、歸納小結:影片雖反映了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道德觀念的差別,但最讓我們感動的是都是出自對孩子生命健康的關愛,對兒童人身權利的尊重和保護——人格權。
2.比較分析 認識權利
活動內容:比較人格權中的“人格”和平常說的某人“人格高尚”,某人有“偉大的人格”中的“人格”,體會其中的涵義與區別。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引導學生將平常所說的“人格”與法律意義上的“人格”加以對比、分析,揭示“人格權”法律涵義,幫助學生認識并理解,為接下人格權的學習及具體人格權利的了解作好鋪墊。
教師行為:幫助學生分析、理解,并歸納小結:我們平常所說的“人格”是指人的“精神品格”,而人格權中的“人格”,是指作為法律所承認的“人”的“資格”。所以,人格權也就是做人的權利,是自然人對自身享有的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附錄2)
3.合作探究 了解權利
活動內容一:合作探究“人格權”包括哪些作為自然人應必備的基本權利。
設計意圖:學生的認知活動往往是從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提高,這里設法把學生置于“發現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通過合作探究,進一步了解人格權的具體內容,并理解它是一項與人身密切相關且內容豐富的權利。
教師行為:引導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必要時給以指導和幫助。
活動內容二:在學生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出示材料(或漫畫):①一小偷被捆綁在大街的一電線柱子上示眾;②一童工做工受傷,老板推卸責任;③某小超市規定“顧客出門須搜身”;④某小學教導主任對學生信件內容進行檢查……并分析討論:你知道以上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人格權利嗎?這些人格權利有什么共同之處?
設計意圖:設置情境,用事實材料深化學生合作探究的成果,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引導學生分析、挖掘教材中蘊涵的“理”,幫助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和結構體系,使學生系統、宏觀地把握所學內容,從而增強思想品德課的理性魅力。
教師行為:引導學生將探究的結果(即人格權所包含的具體權利)在事例分析、討論中呈現,幫助理解人格權的特點。小結:人格權作為人權的一部分,包含了與我們人身密切相關的各項權利,從出生起就與我們的生命相伴,并為我們單獨享用,不得轉讓、拋棄或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