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我們的人身權利 教學設計
6.解讀心聲:——一封來自監獄的懺悔書
活動內容:播放錄音資料——《一封來自監獄的懺悔書》。并出示問題:小哲為什么而懺悔?他的行為實際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是什么原因導致其走上犯罪道路的?你覺得這個結果可以避免嗎?
設計意圖:錄音材料改編自教材p30的案例分析,以第一人稱獨白的形式闡發懺悔的心聲更能引起學生心理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體會沖動和暴力的不良后果,認識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嚴重結果,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從而懂得尊重和維護他人的生命健康權,增強對他人的責任意識。
教師行為:播放錄音資料,引導學生對小哲進行討論分析,讓學生明白每個人在享有生命健康權的同時,負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義務。小結:我們在享有生命健康權的同時,負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否則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學建議:在這個案例的討論與分析中,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針對學生中存在的某些暴力傾向展開討論,引導學生遠離暴力,理智處事,懂得關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
7.案例評析:——學會關愛與自護
活動內容一:生活中,我們不僅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與健康,還應尊重、關愛他人的生命健康權,你看到過、聽到過這樣的例子嗎?你親身體驗過被人關愛嗎?當時是何種感受?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尋找身邊的事例,通過有關“關愛”的交流,尤其談自身被人關愛的幸福體驗和感受,使學生從情感上理解“得到”與“付出”,從而落實到生活中,主動關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樂于助人,培養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
活動內容二:出示案例(結合教材p32案例), 引導學生對三種不同表現進行評析。并設問:如果你面對有人落水,你會怎么辦?
設計意圖:選取未成年人面對生活中的突發事件的不同表現作為案例評析,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理性思維,培養學生理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兩難情境中學會正確選擇,讓學生懂得在助人救人時要學會自我保護,這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教師行為:在前面學會關愛他人生命與健康、助人為樂的基礎上,呈現案例,引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懂得面對突發事件或危險處境時,學會理智應對,既要助人,又要自護,珍愛生命。小結:我們在救助他人生命與健康的同時也要懂得自我保護,學會理智地救人。
8.相關鏈接 結束新課
活動內容:出示材料、圖片①在公園樹上隨便刻字 ②大量捕殺藏羚羊 ③劉海洋因傷熊而受法律制裁……設問:你從這些圖片中感受到了什么?對你有何啟思?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將對生命與健康的尊重向身邊延伸,尊重自然,尊重一切生靈,對生命健康權涵義的理解提高到更高的層次,在遵紀守法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對本課內容的深化和升華。
教師行為:出示材料——生活中對自然生命破壞和傷害的行為,引導分析,歸納升華,將對他人生命健康權的尊重與關愛擴展、延伸到自然界的一切生靈中。小結:其實,我們不僅要關愛我們自己,我們還應關愛我們身邊的其他生靈,它們也享有自然界賦予的生命健康的權利。讓我們做一個既遵紀守法,又懂得關愛,樂于助人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