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我們的人身權利 教學設計
教師行為:呈現故事材料,組織討論,對社會中的“自殺”現象進行思考與分析,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公民的生命健康權不得讓與或拋棄,“自殺”往往是逃避責任的表現,進而懂得要積極面對生活的挑戰,珍愛自己的生命。
3.情景故事二:理性探析
活動內容:展示《小楠的故事》情景二及姐姐的想法(附錄),并引導討論:你贊同小楠姐姐的想法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對案例情景展開討論,提出質疑,使學生“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生命健康權的理解,明白自殘非但損害了自己的生命健康權,而且也會給社會帶來更大的負擔,與社會道義相悖,與法不合。
教師行為:呈現故事材料,組織討論,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人的生命具有社會性,懂得關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不僅是項權利,而且還是對自己、對社會的一份責任。
4.情景故事三:活動明理——“我有我一套”
活動內容一:“幫助小楠,我有我一套”。展示《小楠的故事》情景三(附錄)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及《小楠的故事》的最后結尾,讓學生在積極幫助他人的熱情中得到自我教育,明白每個人都應該注意保護和積極爭取自己的生命健康權,再次感受這正是對自身的關愛與責任。
教師行為:針對小楠所面對的困難,鼓勵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幫助小楠,并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會到珍愛、行使生命健康權有很多方法,而且生活中的困難通過努力也是可以克服的。
活動內容二:“行使權利,我有我一套”。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樣行使生命健康權的。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二的討論和交流,結合學生的生活感受和體驗,意在引導學生增強法律意識,積極行使自身權利,將維權落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
教師行為:組織討論,適時地加以引導和點撥,對一些好的行為和方法也應及時給以表揚,并可向其他同學推薦。小結:注意保護并積極爭取自己生命的安全與健康,使自己免受他人侵害,應落實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這不僅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也是我們對自己的關愛和責任。
5.合作探究:——學會正確行使權利
活動內容:出示材料 ①公交車上,李浩在與持刀歹徒搏斗中,將歹徒刺傷。②小亮爸爸路經一工地,為避讓突然掉下的腳手架將一騎自行車的路人撞倒,造成其骨折。③在“sars”中,某疑似病人因擔心被人歧視偷偷從醫院溜走。④洋洋很喜歡上網玩游戲,一玩就是7、8個小時。⑤蕭蕭很小心地過馬路,紅燈停,綠燈行。⑥顧某因抑制不住好奇嘗試了毒品……合作探究:①你認為上述材料中哪些是屬于維護生命健康權的合法行為?哪些則不可取?為什么?②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地行使生命健康權?
設計意圖:在合作中學,在探究中學,通過對生活中典型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在增強生活認同感的同時,引導學生明確正確、積極地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權利,既要保護自己生命與健康的安全,又要注意不能以傷害他人為代價。
教師行為:首先,出示材料,組織討論,讓學生在辨別分析中體會哪些行為是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哪些行為是不正確、不可取的,尤其了解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行為是法律認可對生命健康的保護。然后在辨別分析的基礎上討論我們該如何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小結:保護自己的生命與健康,積極行使我們的生命健康權,但除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外,不得傷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