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我們的人身權利 教學設計
3.情景故事三:“我需要你的幫助”
活動內容:配以圖片或漫畫——琳琳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她看到了以下一些生活中可能涉及隱私的問題,請你幫忙判斷一下,哪些是尊重他人隱私的行為,哪些不是?并選擇兩項進行剖析。①“你有過男朋友嗎?”“體重多少”“身高多少”……越來越多的女大學生在求職時遭遇了這樣的“拷問”。②“日記教學”,老師要求學生上交自己的日記用來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③李某在實施手術過程中,發現有4名實習醫生在觀摩自己的手術過程。④警方對犯罪嫌疑人的住宅電話進行了監聽。發現了犯罪事實,法院對其進行了公開審理。⑤媽媽剛要到取款機前取錢,發現有一個人正在輸密碼,琳琳馬上拉住媽媽的手說“……。”說說你生活中看到、遇到的有關隱私的事情,或者你已經感受到的傷害。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活動內容的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可以展現出學生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滿足,煥發學生的生命活力,并從中共享師生雙方的經驗。一方面通過道德、法律、正面、反面等角度來舉例說明,了解侵犯隱私的行為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集體思辨,形成一定的思維成果,對侵犯隱私的問題有一個更理性的認識。
教師行為:呈現資料,分組討論,參與合作,并給以適當的指導。
4.情景故事四:“校長拆了我的信”
活動內容:以教師講故事的方式呈現——有一所學校,在圣誕節時期,收到了很多的賀卡和信件,校方認為應該提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反對過洋節,同時覺得過多地信件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于是截留了學生的信件與賀卡,校長在學生集會的時候,點明了校方這一行為的目的,并把信件最多的同學小童的信當場拆了開來,還念了幾段,要求大家專心學習。而小童從此卻成了全校同學嘲笑的對象,整日神經緊張兮兮的,你說小童怎么辦?設問:①校方的行為是什么性質的行為?②請你給這個故事設計一個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案例故事的呈現和分析,使學生積極參與并感同身受,認識到這是一種侵犯隱私權的行為;而給故事設計結果的活動,則利于展開學生的想象能力,開啟學生的理性思維,讓學生在續寫故事中去探尋依法保護自己隱私權的方法。
教師行為:講述故事、提出問題、組織討論、加以引導。鼓勵學生給故事設計一個結果并加以呈現,對學生設計的結果給以一定的評價。
教學建議:對于學生設計的故事結局可以要求他們表演出來,增強教學的實效性與趣味性。
5.合作探究:——“給隱私一個自由的空間”
活動內容:小組合作,當我們遇到隱私及隱私遭到以上的侵害時,我們該怎么辦?
——合作探究一:保護隱私,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合作探究二:保護隱私,我們的建議與思考?
合作探究三:(可以針對學生自己提出的思考題)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活動,合作探究,激發、活躍學生思維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進一步探尋并掌握如何保護個人隱私的有效方法。對于合作探究三的設計,更多的是給學生一個想象、自主的思維空間,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行為:發給學生一張小組“學生問題探究表”,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有更明確的目標,在不同的分工中達成有效合作,并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在探究過程中給以適當地指導,參與到學生合作與探究中。呈現各小組探究結果時,教師不僅提供充分的交流平臺,而且也要適時適當地加以點撥與引導,并給以一定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