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我們的人身權利 教學設計
教師行為:從生活常識入手,讓學生明白人體生命健康與膳食結構的密切關系(如每天不僅需要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主要食物,也需要維他命等營養元素),然后聯系到本課內容,為更好地保障我們的生命健康權,指導制作“生命健康維權套餐”,并呈現、交流結果。
活動建議: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教師指導、提示“維權套餐”的制作,“主食”為維護生命健康權的相關法律,“副食”則應引導學生思考法律以外的相關因素,如健康的心理品質,良好的社會氛圍等,對于維護生命健康權也很重要。(可參考附錄)相互交流。
小結: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健康是連金錢也買不到的。生命健康權,與生俱來的權利,我們更應懂得保護和珍愛。音樂《祝你平安》中結束新課。
8.課外延伸 探究作業
活動內容:出示課堂中出現過的三張圖片,并加上標題:①童工——“我很受傷……”②棄嬰——“尋人啟示” ③“大頭娃娃”——“頭大不是福!”
要求:任選一幅作為主題,結合本課所學知識,以“心靈的呼喚——生命健康權”為題,用第一人稱,寫一篇新聞報道,字數在300字以內。
設計意圖:本探究通過第一人稱的方式呼喚“生命健康權”,事實上就是對本課內容的概括、反思、提煉與延伸,幫助學生觀察生活,走進生活,學會生活,讓學生在生活探究中體味成長與快樂。
四.教學中的困惑
從理論上講生命健康權是每個公民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人身權利,跟每個人的關系都是最為密切的,照理說應該引起每個人的重視與關愛。但是,當請學生反思,說說自己的生命健康權是否受到過侵害或是否侵害過他人的生命健康權時,很多學生都說沒有。而這個“沒有”并不是說實際生活中真的未曾發生過,事實是很多學生壓根就沒關注過,甚至有時受到傷害,只要不是很嚴重的,都不會引起重視。這不僅僅是法律意識淡泊的體現,事實也是思維上的所謂“理解”、“重視”,與行為上的“輕視”、“忽略”的矛盾,這也正是教學怎樣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思想怎樣內化為行動的困惑吧。
第二框 同樣的權利 同樣的關愛
一.教材分析
1.對教學目標的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懂得尊重、珍愛生命健康權,不僅是行使權利,也是對自己的關愛和責任,樹立正確的生命意識和人生觀;引導學生自覺尊重他人生命與健康權利,關愛他人,助人為樂,增強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提高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積極正確地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權,學會用法律武器與侵害生命健康權的行為作斗爭,增強法律意識,提高學法用法的能力;讓學生明白在關愛他人生命、助人救人的同時懂得自我保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理智處事的能力。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認識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的表現,引導學生知道享有生命健康權的同時負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義務,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關愛他人、樂于助人的同時注意自我保護。
2.對教學重點難點的認識
教學重點:正確、積極地行使生命健康權。
教學難點:關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
3.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本框“同樣的權利 同樣的愛護”主要圍繞兩個內容而展開——首先,在“積極行使生命健康權”中不僅介紹了如何正確、積極地行使生命健康權,而且闡述了注意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還是一種社會責任。在“關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中,告訴學生任何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權,而且應尊重他人、樂于助人,更多地關注他人的生命與健康;并通過情景案例,引導學生明白懂得助人與自護,關愛他人生命健康權的時候,珍愛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