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教案
264
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有所區別,但又是統一的。這是因為,個人與社會是不可分離的,任何“自我”都只能是在社會關系中存在,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著;而自我也都是有自我意識、具有自我需求的單個的社會存在物,而不是無意識無需求的自然存在物。這樣,自我的需求就不能只通過自我獲得,而必須在自我之外的對象中、在客觀事物的屬性中得到。孤立的、絕對的“自我價值”是不存在的。因此,我們不能抽象地談論自我,必須把“自我”看作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自我”。同、時,任何個人的活動都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個人不可能只有自我價值而沒有社會價值,也不可能只有社會價值而沒有自我價值。每一個人,要做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價值的人,就必須同時是一個自尊、自愛、自重的人;反之,真正的自尊、自愛、自重,必須體現在對社會和他人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做出應該作出的貢獻,從而受到他人的愛戴和尊重。也就是說,人的自我價值必須與社會價值相結合,并體現在社會價值中。作為個體的人必須將自己與社會和他人聯系起來,積極為他人和社會做貢獻,才能實現自我價值。比如,個人對自己的創造力和才能都有一定的評價,也期望得到社會的評價,這是每一個追求進步、爭取發展的人所具有的自我意識。事實上,如果自己的才能和創造力不落實到對社會和集體做貢獻之中,既無法表現,也得不到公正的評價,自我價值也就不可能實現。
四、教學方法建議
(一) 課時安排
建議安排3課時,也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內容的具體展開情況調整。一般情況下,按照教材內容展開的順序:
第l課時學習“價值與價值觀”,其中,重點研究價值、人生價值、價值觀及其作用;
第2課時學習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重點學習形成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原因,教育教學目的落實在遵循客觀規律、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選擇要求上;
第3課時學習“價值的創造與實現”,重點學習勞動、創造、奉獻對于人生價值實現的重要性,使學生確立在正確處理社會關系中,在砥礪自我中實現人生價值的觀念。
(二) 教學方法建議
本課內容直接涉及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思想教育性很強,要聯系現實生活、強化實踐環節進行教學,否則,其思想性就很難實現。因而,從教學方法看,可采取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情境導入
所有的導入課一定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切人,這樣才能夠從起始課就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從學生所學習的學科科目說起,如為什么學習某些學科,其價值在于什么?也可以從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件說起,如學校為什么要制定一些具體的規章制度?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各項改革措施的出臺,其價值都是什么?
從“價值觀”的學習看,導人時可以用人們生活中的各種選擇來說明,也可以用學生
265
自己的各種生活選擇來說明,生活中的具體情境更能吸引學生。
從“勞動創造價值”這一觀點的學習看,理論知識較難,也可以創設一些活動,讓學生做,做了之后再談感受,從體驗和感受中抽象形成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