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教案
首先要引導學生明確在這詩中反映的詩人的心態不僅是積極的,重要的是這種積極心態表現在奉獻精神上。無論自己的狀況如何,都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社會、為他人做出自己的貢獻。由此可以引導學生找一些類似的名人名言,結合這些人的事跡,說明積極的生活態度、為社會的奉獻精神的重要性。同時說說自己的感受和所受到的啟發,這種啟發表現哪些方面、哪些事情上等,讓學生從中領悟到,實現人生價值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五、教學評價建議
(一) 評價方式建議
1.行為評價
本課內容的評價方式應側重在過程性,注重行為性,因而更需要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主題具有開放性。
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的不同階段設計不同的行為主題,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會課程內容。如,對社會做一件公益事情,并寫出感想;在一個學期內幫助一名同學,寫出幫助的具體內容、過程及自己的感受;想一想自己接受別人幫助時有什么感想;還可以由同學、家長或老師共同就某同學做的某件事情做出評價;等等。
2.試題測試
這是常見的評價形式。一般情況下,都會將這種形式作為知識和能力考核的主要形式,針對本課內容,也應力求用這種形式檢測出學生對于正確價值觀的認同程度。因此,問題的設計必須是開放性的,有行為導向價值,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如設計一個具體情境,只是一個客觀事件,沒有明顯的主觀導向提示,讓學生自己去評價。
3.撰寫隨筆
隨筆即一事一議,它不是日記,可以不定時地寫;隨筆不要求字數多少,只要是一事一議即可。這樣的隨筆不構成學生的負擔,還會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須要求學生寫出自
270
己的真實想法,并在一段時間內提出一個基本的數量要求,以促使學生思考。當面對學生的真實想法時,不能根據觀點對錯進行評價,而要根據真實與否進行評價。因為學生的真實想法表明他對課程的認同和對教師教學的信任,同時,這種真實也會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資源。
4.社會調查
可以引導學生擬訂調查綱目,按照年齡或職業的分類等隨機調查社會生活中不同的群體。如,如果你居住區內的自行車倒了,你是否去扶起來?你是否很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你愿意通過什么方式獲得別人對你比較好的評價?等等。然后對調查來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和評價。
(二) 自我測評及思考提示
1.有人說,“我們現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市場經濟是講發展個人利益的,所以集體主義精神過時了。”這種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思考提示
我們現在發展的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緊密結合的市場經濟,它客觀上要求以堅持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與之相適應。說集體主義精神過時是錯誤的。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調市場主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肯定市場主體合法追求與獲得經濟利益。但發展市場經濟與堅持集體主義并不矛盾,而且還有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因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的等價交換本身就包含了相互服務的關系,這就決定了對經濟利益的準求只能通過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良好服務去實現。那種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的行為,不僅不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同樣也違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