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人教版)
(2)假如你是社會中的一員,你是支持這位老師的做法,還是反對或不支持?(3)你認為這件事曝光,是不是小題大作?
3、思考:這個女教師這樣做的目的,人們拿出這個問題來討論的理由。四、結合事例分析不誠信和善意的謊言的區別
1、課件出示兩個事例(圖片加配音):
(1)身患重病的媽媽為了讓遠方的女兒能安心工作,告訴女兒自己很健康。
(2)醫生和家人為了讓一個意志比較脆弱的病人能堅強的活下去,對她隱瞞病情。
2、討論不誠信和善意的謊言的區別,真確理解誠信的含義。
五、總結
第三課時 社會呼喚誠信
教學目標:1、了解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承諾形式,感知社會各種主體(廠家——消費者、政府——市民、簽訂合同的甲方——乙方……)對誠信的期待。2、知道在社會的監督與制約下,誠信品牌毀之容易建之難,我們應該每時每事以誠為本。3、關注社會誠信問題,愿意為打造誠信社會出一份力,也做一個呼喚誠信的社會人。
教學重難點:1、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生活中有關誠信的事例,感受社會各種主體對誠信的期待。2、通過對社會生活中誠信與不誠信事例剖析和對比,懂得誠信是現代商品社會的基本要求,是加入wto后,遵守相關規則的必然要求。3、懂得誠信是現代社會中的一條法律原則,是各行各業人們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為準則。
教學準備:1、學生訪問、觀察、查找社會生活中的承諾(信譽卡、保修卡、合同等)。2、調查了解本地區人們比較信賴的產品和信得過的商店,了解人們為什么信賴它們。3、收集我國古代有關誠信的故事和格言。4、教師準備相關的課件。
話題1
一、談話引入新課
要做到誠信,一方面需要個人的嚴格自律,另一方面也依靠社會的完善規范。社會生活中的信用到處存在。板書課題:社會生活中的承諾。學生齊讀。
二、社會生活的各種承諾形式
課件出示xx年“經洽會”簽約場景圖(是解說有關事宜)、政府向公民做出的承諾。
1、分組思考、討論:人們為什么要簽訂協議、合同和作出承諾,它們在社會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2、匯報交流。
3、小結:雙方用簽訂合同、協議的方式,作出約定,并依據約定行事。違約要受到懲罰。
三、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各種承諾,交流自己的調查情況
1、信譽卡小展示。①將收集的信譽卡、保修卡、房屋買賣合同、裝修合同等展示出來,大家講講其中的故事。②說說商家按承諾上門服務,自己買到放心商品的喜悅和商家不講信譽的煩惱。
2、社會生活中,還有哪些承諾形式?思考:①簽訂了合同意味著什么?②誰來讀讀你的合同?想想合同對雙方有什么約束?
③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人們得到承諾和沒得到承諾的感覺。
3、政府、村鎮、街道等有關部門向市民、村民作出承諾,說明了什么?當這些承諾得以兌現,人們會有怎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