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二、自讀自悟,交流體會。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加以梳理引導,在理解的基礎上雀斑交流討論。
例如,圍繞“約翰是個怎樣的孩子?”畫出相關的語句,也可以寫出自己的閱讀感想。
他的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盯著香腸,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語地嘀咕:“不購買兩根。”這句話,他幾乎天天重復著,好像她的口袋里只允許裝上兩塊錢。——小男孩重復的行為使大家頓生疑竇,引起了讀者好奇,是因為媽媽給他的錢很少嗎?是他家的經濟條件差嗎?
當“我”要送他兩根香腸時,他“用手推讓”,“話說得不卑不亢”。——一個自尊、要強得孩子,令我們對他頓生好感。
“是我的媽媽。”她不等我說完,笑著回答,“雪太大了,媽媽不放心,一定要陪伴我送報……”——疑竇初解。
“你每月送報紙,可以拿到多少報酬?”
他告訴我:“八十元。圣誕節時報紙多,可以拿一百元以上。”——原來他的衣兜里不是沒有錢,他自己掙的錢足可以購買兩根香腸了。他的克制與節儉,是對自己勞動所得的珍惜啊。
還可以就“文章為什么不像《女孩兒烏塔》一樣,用《小約翰》命題,而以《成長》為題?”展開討論。
由此理解約翰父母對他的教育方式,從而理解文章拿給的寫作意圖。
三、拓展閱讀,深化理解。
向學生推薦《夏令營中的較量》,這是作者十幾年前寫的一篇文章了,至今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四、學習生字生詞。
本課生字可以采用形近字和同音字比較的方式進行。
“儉”與“檢”“挎”與“跨”“銷”與“消”等形近字不要混淆。
“戴”與“帶”在用法上容易混淆,要注意區分。
“琢”“濟”是多音字,可以讓學生自己查字典理解另外的讀音和用法。
《差別》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2個生字,學會書寫6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事情應該多動腦筋、開拓思路,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主人翁精神廣泛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討交流、表演等環節檢查學生的自學所得。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以小見大的表達方式,注意觀察生活小事,通過生活細節表現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
歸納總結阿諾德和布魯諾之間的“差別”,交流自己從課文中得到的啟示,懂得做事情應該多動腦筋、開拓思路,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主人翁精神。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以小見大的表達方式,注意觀察生活小事,通過生活細節表現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
設計理念:
教學設計以促進學生的自學學習、自主發展為宗旨,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做法,遵循學生的學路,讓學生自主發現、探究、感悟,徹底摒棄教師牽著學生走的教學方式:把問的權力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寫的安排擠進課堂;把創新意識教給學生。通過“模擬法庭辯論、表演、寫作”的教學流程,體現“以情勵學,以趣激學,調動參與,啟迪創造,注重內化,求精求活”的教學特色,做到讀、說、寫結合,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預習作業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把易讀錯的字音和難寫的生字記在預習本上,并想辦法記住
2.勾畫出不懂的地方并提出問題。
3.了解文章大意,想一想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