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4.指名學生表演,其它同學補充,并隨機板書。(鄉村的田園生活是那么的恬靜、那么的安逸,難怪辛棄疾充滿了向往,我們就用連環畫的形式把它再現出來吧!)
四、作業:
根據詩中描繪的景色,結合自己的想象任選一詩寫一段話。
讓學生在課堂上自我表現,能使學生更快進入角色,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
語文教學要注重閱讀,注重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注重在讀中發展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在不同形式的反復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時抓點帶面,點上著力,次要內容以讀代講,重點內容反復朗讀,讀中感悟。
圖文結合,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更好的體會作者情感。
通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通過學生講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讓學生更好的走進文本,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學生讀辛棄疾的《清平樂.》就要讓學生了解辛棄疾本人,了解他生活的時代,從而為學習文本做好準備。
不同形式的朗讀能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小組探究,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為每一個學生展示自我搭建平臺。
語文學習是綜合性學習,是開放性學習,本課運用請同學上臺表演、連環畫等不同的教學環節,不僅是為了增加學習興趣,更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天窗》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天窗》
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十個生字。
2.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第四到第六自然段。
3.抄寫佳段佳句。
過程與方法:用問題引讀、多種形式反復朗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感情,激發學生通過“窗戶”看世界的情趣。
教學重點:激發學生通過“窗戶”看世界的情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一、引入
今天我們所學習的這篇課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寫的,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請聽課文朗讀。(課件出示畫面)
二、自學課文
1.通讀課文。
2.檢查朗讀,師生正音。
3.畫出不理解或有疑問的字詞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三、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對課文中心質疑
1.完成練習,出示填空:
鄉下人在屋間開了一個小方洞,裝了一塊玻璃叫做( ),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 )是孩子唯一的慰藉,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學生討論、交流,請一位同學把這段話連起來讀一讀。
2.質疑
(1)為什么說天窗是神奇的呢?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齊讀。
(2)你們是不是覺得這段話很難理解?有什么問題?
為什么說活潑的孩子們會看到的很少,想到的很多?
四、學習重點段,解疑
1.看看插圖,出示課件結合課文內容,為什么說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天窗是慰藉呢?(讀2~5段)
3.透過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分別用“——”和在文中找出。
看到想到
雨腳在那里卜落卜落跳這雨,這風,這雷,這電,怎樣猛烈地掃蕩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