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美術上冊教案全集(人教版)
在美術公司工作期間,凡高喜歡在業余時間參觀一些美術館,對當時弗朗索瓦 米勒的藝術頗有興趣,同時從他的作品中有所領悟.于是,在事業和愛情上屢經失敗的凡高,終于決定自己也當個畫家.
1886年3月,依靠他在巴黎當畫商的弟弟的幫助來到巴黎,并通過弟弟的關系認識了印象派畫家,并與他們密切交往,畫風深受其影響.一年半后,他遷居到終年充滿陽光的法國南部小城阿爾居住,他在這里拼命作畫,主要作品都產生在這一時期.由于窮困和勞累,他精神失常,反反復復,最終自己結束生命,那時才37歲.十幾年的藝術生涯,留下八百多幅油畫.他的畫風對后來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藝術影響很大,堪稱世界繪畫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人物.
他的主要藝術特點是運用對比強烈而又明亮的色彩,以粗獷的筆觸,表現畫家對客觀事物的獨特感受,而不是簡單地再現客觀事物,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油畫《播種者》,從其構圖來看,雖然帶有模仿十九世紀法國著名農民畫家米勒同名作品的痕跡,但卻具有凡*高特有的藝術個性.這突出地表現在色彩和筆觸的運用上.全畫以鮮明的黃色為基調和燦爛的色彩表達了畫家內心強烈的情感,充分顯示了一種強調表現畫家主觀感受和藝術個性的新的畫風,把油畫中色彩和線條的表現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③ 欣賞,評述《收獲》
☆展示掛圖,欣賞,討論.
☆學生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收獲》(雕塑,青銅)
作者:(蘇聯)穆希娜,蘇聯老一輩著名女雕塑家,是一位具有才華和大膽創新精神的杰出藝術家.她在193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蘇聯展館所創作的巨大的《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的不銹鋼雕像(高24米),使她獲得了世界性的榮譽.以后多次獲獎,對蘇聯雕塑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雕塑《收獲》(又稱"糧食")是她創作的裝飾性雕塑的代表作.它原是為莫斯科河橋面設計的裝飾性組雕,1939年曾經在"食品工業展覽會"上展出.它表現兩個青年婦女,共同扛著一捆沉甸甸的麥子,一個向右,一個向左,通過共同扛著一捆麥子的動態.將兩個人物有機地連續在一起,在統一中求變化.不論從哪個角度去欣賞,都能看清其中一個婦女臉部顯露出的豐收喜悅之情.作者將兩個青年婦女的形象塑成結實有力的全裸和半裸的女人體,既是為了贊美青年婦女蘊藏的青春活力,也是以此象征蘇維埃國家的豐收景象.作者雖沒有直接表現勞動,但以勞動后的豐收表現勞動給予人們的愉快和幸福.
② 欣賞,評述《紡織女》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交流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紡織女》(油畫)
作者:(西班牙)委拉斯凱茲,十七世紀西班牙最杰出的畫家.擅長肖像畫和風俗畫.雖任宮廷首席畫師,繪畫題材受到一定限制,但仍然有不少作品具有積極的思想意義.
《紡織女》,宮廷生活題材,畫面分前后兩大部分:前景部分是西班牙馬德里皇家織造廠的紡織工正在勞動的情景;后景則是宮廷貴婦們正在欣賞由皇家織造廠織造出來的壁毯.兩個場景代表了兩個不同的階級,而且似乎隱含著一種對比.這不能不說是體現了畫家的一種思想傾向.加上畫家著重表現的各種勞動姿態,而且有意識地通過畫面右側白衣的紡織女勞動時的優美體態,讓人清楚地看到了勞動婦女特有的質樸的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西班牙美術史家對這一作品的最新研究,這一作品在思想內容上還有更深的含義.這就是畫面后景壁毯上所表現的圖像,是以技藝女神巴拉斯與擅長紡織的人間少女阿萊辛比賽織布的神話故事為題材的.它描繪巴拉斯因比不過阿萊辛,而惱羞成怒把阿萊辛變成了永遠吐絲的蜘蛛.據研究者講,前景的紡織女是為陪襯這個故事而安排的.所以此畫原名《巴拉斯與阿萊辛》.從這個研究成果看,這幅畫實際上是描繪了天上人間兩個紡織世界,反成為背景,作為陪襯的人間的紡織女倒成了全畫的主角.這證明委拉斯凱茲雖然以神話為題材,但他更重視現實人間,特別是重視他在宮廷中可以經常見到的他很同情的勞動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