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真理的歷程
@§這一探究活動以歐幾里得定理的發現為例,旨在告訴學生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范圍和過程來說的,都是具體的歷史的。超出了這一條件和范圍,真理在向前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也會變成謬誤。材料中列舉的歐幾里得定理,就是這方面的實例。
@§第三目,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這一目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旨在說明認識具有反復性。因為認識主體條件和客體條件的限制,使人的認識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要經歷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讓學生自己討論,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
第二個探究活動,引入人類歷史上對火星的研究和認識過程,旨在說明人的認識具有無限性,讓學生領會到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123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一) @§重點、難點門題分析
1.@§實踐的基本特點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例如,工人做工,農民種田,戰士打仗等活動都是實踐。實踐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點。
@§第一,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活動。實踐是由實踐的主體、實踐的手段(工具)和實踐的對象(客體)所構成的現實的感性活動。這種活動是為人們所感知的物質活動。實踐的結果是存在于主體意識之外的客觀現實,也是可感知的。實踐活動實際上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相互作用與物質、能量和信息的變換過程。實踐作為感性活動,是以感性實體(作為有血有肉的個體主體)同感性實體(客體)發生實際的關系,以同感性對象相同的方式作用于感性對象,因而它同感性對象一樣,具有直接現實性。實踐活動及其結果所達到的水平受著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的制約和支配。可見,實踐是一種客觀的物質活動。它與觀念活動、認識活動是不同的,具有直接現實性。
@§第二,實踐是人類自覺的能動活動。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區別于動物的特殊能動性,即自覺能動性。實踐活動是有目的、有意識的自覺活動,與動物的本能活動不同。人們在行動之前就已有了確定的目的,并根據符合客觀實際的認識制定計劃、方案、辦法等,然后才去付之于行動,給客觀世界打上人的活動的印記。而動物的活動,雖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外界的某些變化;但它是無目的的,也不能預見其活動的結果。如蜜蜂筑巢、蜘蛛結網,是為了它們的生存需要而進行的本能活動。實踐的能動性還表現在自覺地運用在實踐基礎上獲得的認識成果去指導實踐,去能動地改造世界,創造出客觀世界原來沒有的東西,以滿足主體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第三,實踐是社會的歷史的活動。與舊唯物主義不同,辯證唯物主義所理解的實踐不是抽象的彼此孤立的個人的活動,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的現實的人的社會性活動。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是人和社會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動方式。一般來說,實踐是人們社會性的活動、個人的實踐活動,雖然具有單個人的性質和特點,但仍然離不開社會,不能脫離一定的社會條件和社會關系,離不開共同的協作。實踐不僅具有社會性,而且具有歷史性。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實踐主體的能力和實踐的手段達到的程度、水平,以及實踐活動的范圍、規模和方式等,都受著歷史條件的制約,都是歷史的產物,并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