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真理的歷程
@§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能夠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獲得成功,因而它是“有用”的。
@§但“有用”卻不一定都是真理。因為人的價值觀不同,人們的價值評價標準,即“有用”的標準是不同的。歷史唯物主義以“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為評價事物有無價值或價值大小的根本標準,因為人類根本利益與社會的發展規律是一致的,所以在這樣的價值觀中,有用性與真理是統一的。例如,元素周期表是“有用”的,也是真理性認識;萬有引力定律是“有用”的,也是真理性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是“有用”的,也是真理性認識;等等。但是,以極端個人主義為核心的剝削階級價值
127
觀,他們以一己私利或極少數人的利益為評價標準,“有用”與“真理”往往相脫節。例如,“伊拉克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個命題對美國政府是“有用”的,他們以此為借口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獲取了巨大的石油利益。隨著戰爭的進展,布什政府不得不承認“在伊拉克沒有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時,曾經是戰爭借口的“有用”的命題就淪為徹頭徹尾的“謊言”,沒有任何真實性可言。
@§運用以上觀點分析教材第46頁引用的實用主義者詹姆士所說“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一說,可以得出:“它是有用的,因為他是真的”和“它是真的,因為它是有用的”兩個說法是不同的,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強調客觀評價標準,是正確的;后者以主觀需要為唯一評價標準,是片面的。
5.@§如何理解“認識在‘循環往復’中的前進與發展”?
@§教材第49頁引用了毛澤東的名言:“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入到了高一級的程度。”毛澤東的這段名言準確概括了認識在“循環往復”中的前進與發展。
@§第一,認識具有反復性。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是因為,人的認識要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制約認識的條件包括認識主體的制約,即人的實踐水平、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制約人的認識;還包括認識客體的制約,即客觀事物是復雜的、發展變化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需要一個過程。在這些條件的制約下,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第二,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這是因為,認識的主體和對象都是無限發展的。從主體的無限性看,人類是世代延續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從認識對象的無限性看,物質世界的廣度是無限的,每一具體事物的深度是無限的。
@§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并不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而是一種波浪式、螺旋式的前進和上升。因此,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四、@§教學方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