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語文備考:古文閱讀
【思路點撥】考生要注意篩選文中的相關(guān)信息,仔細(xì)核對原文,認(rèn)真推敲,因為文言文涉及到語言的障礙,要注意按照古代漢語的語言習(xí)慣去思考。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若必治國家,則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吾將用之,必不吾予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魯君乃不殺,遂生來縛而柙以予齊。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一定要使國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2)他知道我們將要任用管仲,一定不會(把管仲)交給我們。
(3)在這種情況下魯國國君就沒有殺(管仲),于是(把他)活著捆綁起來用木籠裝著交給齊國。
【考點】文言文句子的翻譯
【解析】(1)“治”的意思是“治理、管理”,在這里就要譯成“如果一定要治理國家”那么和后文不連貫,且不合常理,因為管仲未到任時齊國也在管理國家,所以要主要到效果“管理得好”。這個意思是從與“亂”相對的詞義上來理解,所以應(yīng)該是使動用法“使……治”解釋成“使……治理得好”。“ 則非臣之所能也”注意是判斷句式,要翻譯出來。 “其唯”是兩個詞,其,語氣副詞,表揣測語氣,譯為大概、恐怕;唯,只有。
(2)“必不吾予也”是一個否定句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的句式現(xiàn)象,正常的語序應(yīng)該是“必不予吾”,還要注意省略現(xiàn)象,就是“予”的對象——管仲。
(3)“于是”是個古今異義詞,翻譯的時候要注意分解成兩個詞“于”和“是”,解釋成“在這種情況下”。“生來”也是古今異義詞,“生”這里是修飾動詞“來”,解釋成“活著”;而“來”在這里應(yīng)該為使動用法,“使……來”,可譯成“交來、送來”。“柙”文中有注釋——柙 [xiá,木籠],在句中作動詞,用木籠裝著 。“以予齊”中的“以”是目的連詞,可以為“來給齊國”。
【思路點撥】注意翻譯推測出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的詞義,判斷出句式的特征,句子自然就翻譯通了。考生一定堅持“直譯為主”,因為高考的采分點往往是那些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別留意。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積累語感。
(XX年上海卷)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2題。(17分)
沈周
⑴沈周,字啟南,長洲人。祖澄,永樂間舉人材,不就。所居曰西莊,日置酒款賓,人擬之顧仲瑛。伯父貞吉,父恒吉,并抗隱。構(gòu)有竹居,兄弟讀書其中。工詩善畫,臧獲亦解文墨。邑人陳孟賢者,陳五經(jīng)繼之子也。周少從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韻詩,上巡撫侍郎崔恭。面試《鳳凰臺賦》,援筆立就,恭大嗟異。及長,書無所不覽。文摹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游,字仿黃庭堅,并為世所愛重。尤工于畫,評者謂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薦周賢良,周筮《易》,得《遁》之,遂決意隱遁。所居有水竹亭館之勝,圖書鼎彝充牣①錯列,四方名士過從無虛日,風(fēng)流文彩,照映一時。奉親至孝。父歿,或勸之仕,對曰:“若不知母氏以我為命耶?奈何離膝下。”居恒厭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窩,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跡惟恐不深,先后巡撫王恕、彭禮咸禮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