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語文備考:古文閱讀
(XX年福建卷)
8.閱讀下面的《論語》選段,回答問題。(6分)
①子曰:“里①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里仁》
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鄰③。(《里仁》)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鄰:親近
(1)下列對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環境對人的道德修養有重要影響,要謹慎選擇。理想的居處應當是仁德之所。
b. 近朱者赤,擇“仁”而處,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對自己仁德的養成很有助益。
c. 選擇與仁德為鄰,體現了一個人的智慧,如不這樣,別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會有志趣相同的人來親近他。
【參考答案】c
【考點】文化經典(《論語》《孟子》《莊子》)閱讀
⑴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文化經典的閱讀,首先必須讀懂原文,因而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就成為重要的考點。
⑵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這是對文化經典閱讀材料內容的分析綜合,考查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分析概括,要求學生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進而進行較為準確的分析或概括,因而這類試題的難度也往往會相應增大。
【解析】本道試題考查對中國古代文化經典的理解。c項“選擇與仁德為鄰”與“別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有誤,第一處的“仁德”應為“有仁德的人”,第二處的說法不對,“焉得知”說的是“怎么能說你是明智的呢”,而不是“別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兩處錯誤均考查在對選段中的重點詞語的理解上,一處考查的是“仁”的含義,二處考查的是“知”的含義。
(2)孔子說:“無友者不如己者!保ā秾W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請結合上面有關“擇處”的選段,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答:
【參考答案】示例:“擇友”和“擇處”,都是選擇有益于仁德養成的外部環境。與修養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輔仁,見賢思齊,可以取友之長、補己之短。
(從其他角度解釋,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題考查對中國古代文化經典的分析?鬃咏挥阉枷耄墙⒃谄洹叭省钡乃枷氲幕A之上的。學生在作答時,要先答出選段與選句之間的關系,即要指出“擇友”與“擇處(選擇居住的地方)”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即與“仁德養成”之間的關系。其次要闡述孔子“擇友”觀的內涵,即指出孔子為什么會說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鬃哟司湓拸恼嬲f是:要和比自己水平高、素養高的人交朋友?忌裟軓拇颂幦胧郑痤}會更符合答案的要求。
【參考譯文】
①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②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XX年廣東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才也。”舉進士第一,擢知制誥。真宗幸毫,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發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罷所發兵,陰聽察知賊區處,部勒曉銳士,擒賊,斬以徇。
嘗歸沐,忽傳詔對內東門,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以示迪。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內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數百萬借三司!钡显唬骸疤熳佑谪敓o內外,愿下詔賜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钡蹛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