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語文備考:古文閱讀
句⑤是李廣因迷失道路可能受到處罰時,他為了保護部下而將責任全部承擔下來之后講的話,當然反映出他對部下“寬緩不苛”。
句⑥是李廣死后部下的反應,體現了士大夫對他深切愛戴。盡管是他“寬緩不苛”的結果,但卻不是表現,故不合題干要求。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廣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傳授射箭之法,因而騎射精熟,驍勇善戰。曾在抗擊匈奴
殺敵立功,并在平定吳楚軍時,攻營拔寨,建立卓越功勛。
b.李廣不僅武藝高強,而且足智多謀。他面對匈奴數千騎兵,沉著鎮定,巧用疑兵之計,使敵軍不敢貿然追擊,而自己的小部隊則安然得以保全。
c.李廣不善言辭,少言寡語,而又廉潔自律,重義輕財。他屢建戰功,威震匈奴,常用增加財富的機會,但卻終身沒有多余財物,也從不以家產為念。
d.李廣作為主將,部隊失去向導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擔過錯。面對處罰,他認為自己已經年老,無力再請刀筆之吏為自己辯護,于是引刀自剄。
后一題將閱讀材料的內容分為幾個方面,選取其中的四個作為切入點進行分析概括。
答案:d。
解析:d項之不正確在于“無力再請刀筆之吏為自己辯護”。原文是“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即因為年老,不能再去接受刀筆之吏的審訊。d項之說顯然與文意不符。
【8】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2)題。
秦瓊傳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人。始為隋將來護兒帳內,母喪,來護兒遣使襚吊之。俄從通守張須陀擊賊盧明月不邳,賊眾十余萬,須陀所統十之一,堅壁未敢進。糧盡,欲引去。須陀曰:“賊見兵卻,須悉眾追我,得銳士襲其營,且有利,誰為吾行者?”眾莫對。惟叔寶與羅士信奮行。乃分勁兵千人伏莽間,須陀委營循,明月悉兵追躡。叔寶等馳叩賊營,門閉不得入,乃升樓拔賊旗幟,殺數十人,營中亂,即斬關納外兵,縱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還,須陀回擊,大破之。須陀死。率殘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寶大喜,以為帳內驃騎,待之甚厚。密宇文化及戰黎陽,中矢墮馬,濱死,追兵至,獨叔寶捍衛得免。后歸王世充,署龍驤大將軍。與程咬金計曰:“世充多詐,數下下咒誓,乃巫嫗,非撥亂主也!”因約俱西走,策其馬謝世充曰:“自顧不能奉事,請從此辭。”賊不敢逼,于是來降。高祖俾事秦王府,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戰美良川,破尉遲敬德,功多,帝賜以黃金羨慕,勞曰:“卿不恤妻子而來歸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當割以啖爾,況子女玉帛乎?”尋授秦王右三統軍,走宋金剛于介休,拜上柱國。進封翼國公:每敵有驍將銳士震耀出入以夸眾者,秦王輒命叔寶往取之。躍馬挺槍刺于萬眾中,莫不如志,以是頗自負。后稍多疾,嘗曰:“吾少長戎馬間,歷十百余戰,數重創,出血且數斛,安得不病乎?”卒,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 ——《新唐書•秦瓊傳》
參考譯文:秦瓊字叔寶,是齊州歷城人。最早在隋將來護兒手下,他的母親死了,來護兒派遣使者襚憑吊他的母親。后來又跟隨通守張須陀在不邳攻打敵人盧明月,敵軍有十余萬,而張須陀所統帥的兵馬只有敵人的十分之一,只能建立堅固的營寨而不敢進攻。最后糧食吃完了,便想退去。須陀說:“敵人看到我們退兵了,一定會用全部的人來追我們,我們用精銳的士兵去襲擊他們的營寨,一定能勝利,誰愿意去?”眾人沒有愿意去的。只有叔寶與羅士信愿去。于是分了一千精銳的士兵埋伏在草叢中,須陀拔營撤軍,明月用全部的軍隊追擊。叔寶等人去攻打敵營,城門關著進不去,于是爬上城樓拔下敵人的旗幟,殺了幾十人,營中開始混亂,便打開城門迎接自己的軍隊,放火焚燒了三十多個屯。明月跑回來,須陀回擊,大敗他。后來須陀死了。秦瓊率領剩下的部隊歸附裴仁基。仁基投降了李密,李密得到叔寶后很高興,將他封為帳內驃騎,待他很好。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陽打仗,李密中箭落馬,快死了,追兵到,幸虧叔寶捍衛才免于一死。后來又歸附王世充,被封為龍驤大將軍。他和程咬金商量說:“世充很狡詐,多次詛咒發誓,是巫嫗,而不是能改變亂世的主人!”于是相約都去西邊俱,鞭打他的馬前去辭別世充說:“我自認為不能在您的手下做事,請讓我走吧。”王世充不敢逼迫他,于是秦瓊來投降高祖。高祖讓他在秦王府做事,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在美良川,打敗了尉遲敬德,功勞很多,皇帝賜以黃金羨慕,慰勞他說:“你不體恤妻子而來歸降我,并且又立功,如果朕的肉可以吃,就應當割下來給你吃,何況是子女玉帛?”后來又封他秦王右三統軍,在介休擊退宋金剛,官拜上柱國。進封為翼國公:每當敵軍有勇猛的將士在軍前出入以炫耀的,秦王就命叔寶前去擊敗他。躍馬挺槍在萬軍中,沒有可以抵擋他的,于是秦瓊頗為自負。后秦瓊多病,曾經說:“我從小生長在軍隊,經歷幾百次戰爭,多次受重傷,出血至少有好幾斛,哪能不病呢?”死后,追贈徐州都督,陪葬在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