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語文備考:古文閱讀
參考譯文:李廣將軍,隴西成紀(jì)人。李廣家世代傳習(xí)射箭。李廣從軍抗擊匈奴,因為精通騎馬射箭,殺敵斬首和虜獲多;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奪取敵人軍旗,立了大功,以此名聲顯揚。匈奴大舉入侵上郡時,有數(shù)干騎兵。李廣的一百騎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馳轉(zhuǎn)回。李廣說:“我們離大軍幾十里,現(xiàn)在以一百騎兵這樣逃跑,匈奴一追趕射擊馬上就全完了。現(xiàn)在我們?nèi)袅粝拢倥欢ㄒ詾槲覀兪菫榇筌妬碚T敵,必然不敢來襲擊我們。”李廣命令騎兵說:“前進!”進到約離匈奴陣地二里許停了下來,解下馬鞍,命令士兵把馬放開,隨便躺臥。這時剛好天黑,匈奴兵始終覺得很奇怪,不敢出擊。夜半時,匈奴兵還以為漢軍有伏兵在旁邊準(zhǔn)備夜間襲擊他們,而全部撤走了。李廣鎮(zhèn)守右北平,匈奴聽說他的名字,稱他是“漢朝的飛將軍”,躲避了他數(shù)年,不敢進右北平。李廣很廉潔,得到賞賜常常分給部下,飲食與士卒在一起。李廣一生到死,家里沒有剩余的錢財,他始終不談家產(chǎn)的事。李廣口舌笨拙很少說話,專以射箭作游戲,一直到死。李廣帶兵,每到缺糧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過水,他不到水邊去;士卒不全吃過飯,他不吃飯。
他待人寬厚不苛刻,士卒因此愛戴他樂于為他出力。李廣隨從大將軍衛(wèi)青出擊匈奴,出塞以后,從東路出兵。軍中沒有向?qū)В允Я说缆罚诱`了約定與大將軍會師的時間。衛(wèi)青打算上書給天子詳細(xì)匯報軍情,李廣說:“眾位校尉沒有罪,是我自己迷路。”到了幕府,李廣對他的部下說:“我李廣從年輕到現(xiàn)在,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這一次幸而隨大將軍出征和單于接戰(zhàn),可是大將軍調(diào)我部走繞遠的路,而且又迷了道,這難道不是天意嗎?再說我李廣已六十多歲了,畢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筆之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李廣的軍士、大夫等全軍都哭了。百姓聽說李廣死,無論年老的或年輕的都為他流淚。太史公說:“《論語》說:‘本身行為正,不下命令,人們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們也不奉行。’這是說的李將軍啊。我見到李將軍,樸樸實實象個鄉(xiāng)下人,口不善于言辭。他死的時時候天下無論認(rèn)識他的或不認(rèn)識他的,都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實誠懇的心地實在使士大夫崇敬!諺語說:‘桃李不能言語,可樹下踩出小路來。’這話雖小,卻可以喻大啊!”
(1)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李廣對待部下“寬緩不苛”的一組是( )
①解鞍,令士皆縱馬臥
②得賞賜輒分其麾下
③專以射為戲
④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
⑤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
⑥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此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
答案:d。
解析:“寬緩不苛”是李廣對待部下的一種原則。
句①是李廣的小部隊遭遇匈奴數(shù)千騎兵時,無可奈何之下作出的緩兵之計,與“寬緩不苛”沒有聯(lián)系。
句②是說李廣廉潔自律,抗敵立功得賞賜分給部下,當(dāng)然是“寬緩”典型表現(xiàn)。
句③是說李廣因“訥口少言”而射藝精熟,所以平時十分喜歡射藝,并以此為樂,這與對
下“寬緩不苛”無關(guān)。
句④是承上文“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而來,講李廣愛兵,同士兵禍福與共,是對部下“寬緩不苛”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