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語文九年級上學期教案合集
4. 如何理解文末父親對其新愛好的態度?父親仍無法理解他的愛好,使我們不得不擔心,他的這項喜好又能堅持多久?5. 從文中找出清兵神態描寫的句子,分析其作用。6. 請談談你讀完這篇小說后的感受四、 作業完成課后練習9.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魯迅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語言的感情色彩 2.掌握駁論文的文體知識 . (二)能力調練點 能用道理說服別人。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的自信力,增強愛國主義精神。 (四)美育滲透點 ’ 感受“中國脊梁”的傳統美德。 二、學法引導 講授法、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文章的駁論方式——駁論證 2.難點 為什么本文從反駁對方的論證,即指出其論據不能證明其論點為“突破口”? 3.疑點 有人慨嘆“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中的“中國人”實質指什么人?什么樣的人才能算真正的中國人? 4.解決辦法 可采用列圖表的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掌握駁論文的文體知識。 2.能整體把握課文,研討課文一、二部分。 (二)整體感知 文章批駁了“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這種錯誤論調,學習時要能領會文章駁論證和駁論點的方法。(三)教學過程 1.導入 (1)簡介“九·一八”事變與本文的寫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突然向沈陽進攻,蔣介石下令不許抵抗,國民黨軍隊不戰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國主義就占領了我東北三省。而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無策”“單會去哀求國聯”,“國聯”即“國際聯盟”的簡稱,是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世界和調節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國際組織。魯迅指出“國聯卻正和日本是一伙”!熬拧ひ话恕笔伦兒,國民黨政府多次向國聯申訴,要求制止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但國聯采取了袒護日本的立場,它派出的調查團到我國東北調查后,在發表的《國聯調查團報告》中,指出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并非“合法之自衛手段”,但居然承認日本在中國東北的特殊利益,國聯對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蔣介石向國聯哀求,實際上就是向日本帝國主義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蔣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國聯無效后,一些國民黨官僚和“社會名流”,以祈禱“解救國難”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舉辦“時輪金剛法會”等,“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币虼,在當時有些人便散布對抗日前途的悲觀論調,指責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