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語文九年級上學期教案合集
板書:生命的尊嚴不可侵犯六、研讀“釋綠”部分。(第12-13節)學生討論:由作者“釋綠”的時間和地點,你聯想到什么?教師穿插介紹陸蠡有關事跡: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輯,小海淪陷后,他留滬主持該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說,被捕,刑審數月,受盡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殺害。教師明確:“釋綠”這部分是文章的主題所在,在這里,作者從“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種頑強抗爭的性格,永向光明的執著中仿佛也照見了自己的性格和命運。作者后來“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珍重地開釋”表明了他發自內心深處的對自由和光明的呼喚。板書:呼喚自由和光明七、研讀“思綠”部分。(第14小節)引導學生朗讀體會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含蓄地表現了他對日寇鐵蹄下的同胞的惦念與牽掛。八、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全文的表現手法:詠物抒情九、布置作業:課外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本文語言含蓄優美的特點。附板書設計: 戀綠 囚綠 釋綠 思綠 熱愛生命 生命的尊嚴不可侵犯 呼喚自由和光明詠 物 抒 情3.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鄧穎超教學目標1. 學習本文托物抒情的寫法。2. 理解飽含深情的句子。重點、難點1. 重點:了解老一輩無產階級真摯的愛情。2. 難點:理解含蓄地表達情感的句子。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 預習二、 導入1. 作者簡介。2. 導語。XX年2月4日是鄧穎超誕辰100周年紀念日,今天我們來學習她的《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以表達對這位杰出女性的紀念和緬懷。本文寫于1988年4月,中南海西花廳海棠花盛天之際。三、 閱讀課文,整體感知四、 理解文章思路學生討論,交流明確: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1):見花思人,引起下文。第二部分(2-6):抒發對周恩來的思念之情。第三部分(7-9):深情回憶和周恩來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第四部分(10-11):再次抒發思念之情,結束全文。五、 探究1. 作者深情地回憶和周來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為什么從西花廳的海棠花寫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