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語文九年級上學期教案合集
1. 誦讀課文,說說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發?討論歸納:拒絕忠告會招致不良的后果;不能帶著有色的眼鏡看人;有病早治無病早防——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防微杜漸;要善于勸諫,善于工作,要有責任心2. 了解課文所刻畫的兩個人物形象。討論歸納:扁鵲是個醫術高明的醫生,桓公是個盲目自信之人。五、 總結本文通過扁鵲三次見桓公,指出桓公有病,應及時治療,但桓公自認為“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拒絕了他的勸告,最后病后的故事,說明要正視自的缺點和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和幫助。六、 作業課后練習23.捕蛇者說柳宗元教學目標1.繼續學習文言文常用詞2.認識學習本文用對比強化中心的寫法3.認識封建設會人民生活的悲慘原因重點、難點1. 重點:學習和掌握文言詞語。2. 難點:理解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過程一、 預習1. 預習課文出現的生詞,讀準字音。2. 參照注解,自讀課文,口譯課文。二、 導入1. 解題:“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這種文章往往帶有雜文、雜感的性質,或因事發論,或抒發感觸,行文較為自由靈活。“說以感動為先”(李善),文中蘊含著感情,這是“說”的一大特點。《捕蛇者說》中就蘊含著柳宗元當時的悲憤之情。這篇文章在寫法上獨具特色,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研究這點。2. 作者簡介: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負,有理想。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XX年),王叔文執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額外賦稅,查辦貪官污吏等等,史稱“永貞革新”。柳宗元積極參加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為禮部員外郎(官階相當于副司長)這年他32歲。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敗。王叔文被殺,參與者都被懲處,柳宗元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貶到更荒遠的柳州(今廣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時才46歲。《捕蛇者說》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時寫的。柳宗元,字子厚,號河東,唐宋八大家之一。三、 整體感知齊讀課文,教師補充注釋。請學生口譯課文。1.實詞總結為 ①作,制成。“然得而臘之以為餌”。②做,干。“今吾嗣為之十二年”。③為了。“故為之說”。 已 ①離去,意為醫治。“可以已大風”。②已經。“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賦 ①征收。“歲賦其二”。②租賦。“孰知賦斂之毒……” 癘 ①惡瘡。“可以已……瘺、癘’。②疫病,疫氣。“呼噓毒癘”。 入 ①繳納。“當其租入”。②收入。“竭其廬之入”。 歲 ①每年。“歲賦其二”。②年。“積于今六十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