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語文九年級上學期教案合集
3、反映孔乙己結局的一句話:“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明確:“大約”表示是“我”的猜測,但孔乙己當時已無力維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沒有見到,在那樣冷酷無情的社會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確”表示“我”猜測的結論。五、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1、燈片顯示以下語句,學生分析討論。△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2、指名學生歸納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明確:科舉失敗又以讀書人自居,生活貧困愛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卻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個既可悲又可笑的沒落的讀書人。六、布置作業思考:1、小說的前三節并沒有寫到孔乙己,它們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社會意義?第二課時教學重點:理解小說主題。教學內容及步驟:一、簡單回顧上課時內容,導入新課。二、提示與思考1、小說的前三個小節有什么作用?2、酒客、掌柜、伙計等人是怎樣對待孔乙己的?3、孔乙己的讀書經歷說明了什么?4、丁舉人是通過科舉爬到上層的讀書人,他是怎樣對待孔乙己的?三、交流、討論后明確1、小說前三個小節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由時間推算,我們可知當時封建科舉制度還未廢除。由以兩種不同方式喝酒的顧客可以看出當時貧富對立和階級對立的狀況。由“我”職務的變動可以看出當時人際間的世態炎涼。2、孔乙己不能與長衫酒客為伍,短衣幫酒客雖然也處在社會底層,但他們仍肆意譏笑孔乙己。唯利是圖的掌柜以取笑孔乙己為樂,就連一個12歲的小伙計都鄙視孔乙己。這些,都充分說明在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下,人們對科舉不幸失敗者的冷酷。3、孔乙己讀了一輩子書,卻連“半個秀才也沒撈到”,既不能進學,又沒有學會營生,反而養成了好喝懶做的惡習,說明了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4、丁舉人對同是讀書人的孔乙己毫無憐憫和同情,在孔乙己寫了“服辯”之后仍將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僅揭露了丁舉人的兇殘冷酷,也尖銳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本質和罪惡:培養殘酷的統治者。四、學生討論歸納造成孔乙己悲慘遭遇的原因學生討論后明確:1、社會原因。(1)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2)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蝕下,民眾的麻木不仁。(3)以丁舉人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的殘酷摧殘。2、自身原因。熱衷科舉、好喝懶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五、理解小說主題組織學生集體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本文的認識進行思考分析。六、布置作業思考課后練習題三、四。第三課時課時教學重點:理清小說結構線索,品味小說的語言特色。教學內容和步驟:一、理清小說結構1、指名回顧小說情節的四個組成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2、按照小說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劃分課文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