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九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2
第二目“抵制不靈誘惑 遠離違法犯罪”含兩個◎。
第一個◎通過情景及相關案例的設置,讓學生知道什么是違法,什么是犯罪,以及一般違法和犯罪之間的關系,即:一般違法與犯罪有區別,一般違法可能演化為犯罪,二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第二個◎著重講解“黃、賭、毒”和邪教等不良誘惑的危害性,從而提高學生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遠離違法犯罪。
閱讀與活動
閱覽人生
通過閱讀《戰勝不良誘惑》使學生從中領悟到:不良誘惑雖然像病毒,但只要我們結合自己實際,用科學的態度,堅強的意志,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方法對待它,就一定能擺脫不良誘惑的侵蝕。
感悟名言
通過閱讀名言,感受對行為承擔責任的重要性;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杜絕不良嗜好、抵制毒品、遠離違法犯罪。
活動體驗
通過《戰勝不良誘惑》的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不良誘惑的危害性,并從情感上打動學生,提高戰勝不良誘惑的自覺性。
點睛之筆
點出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內容及本課的主題:每個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后果,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般違法和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要自覺避免違法犯罪;自覺抵制“黃、賭、毒”和邪教等不良誘惑。
教材重難點分析
(一)行為和結果具有一致性,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行為和結果具有一致性,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課程標準要求的內容,這一重難點的解決,是達成第二目“抵制不良誘惑,遠離違法犯罪”的目標的基礎和前提,因此這一問題的解決直接決定著第二目的升華。行為和結果是具有一致性的,因此在做出行為之前一定要考慮后果。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們作為社會中人一定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具備強烈的責任感。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身邊的事例,用事實說話,讓學生從情感上意識到對自己行為負責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二)一般違法和犯罪之間的關系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一般違法和犯罪之間的關系”也是本課的教學中難點。一般違法和犯罪是有區別的,二者在所違反的法律、對社會的危害、應受到的懲罰等方面有著嚴格的界線,但一般違法和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一般違法行為如果把握不好則會演化為犯罪行為。
在教學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讓學生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這一問題解決得好與不好,直接決定著本課難點“抵制不良誘惑”處理得成功與否。
(三)“自覺抵制不良誘惑,特別是‘黃、賭、毒’和‘’邪教的誘惑”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這是本課教學的落腳點和歸宿。首先,正如教學所說社會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夾雜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誘惑。青少年在面對這些不良誘惑時,由于抵制力不強,社會經驗不足,自控能力差,極易在誘惑面前素手就擒,走上邪路。因此引導學生抵制不良誘惑,對他們端正人生方向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其次,抵制不良誘惑是遠離違法犯罪的必備條件,如今青少年犯罪率急劇增長,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青少年受到社會中嚴重不良誘惑的影響,因此,幫助青少年樹立抵制不良誘惑的意識,有利于控制青少年犯罪的發生;再次,在教學中應特別強調“黃、賭、毒”和邪教的不良誘惑。在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學習過有關抵制不良誘惑的問題,九年級我們再來探討這個問題就需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將其上升到另一個高度,將不良誘惑和違法犯罪聯系在一起。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大量事實讓學生感知黃、賭、毒和的危害性,以及這些不良誘惑和犯罪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自控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抵制不良誘惑,遠離違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