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九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5
(3) 閱讀與活動
閱覽人生
通過閱讀《暢想全面小康》一文,告訴學生從不同社會角色的人們對小康社會的理解中,感悟全面小康社會的全面性與綜合性,使學生深切認識到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不僅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全面建設,也是人的思想、政治、文化、健康等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深化本課主題。
感悟名言
通過第一段名言感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性。
通過第二段名言感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艱苦奮斗。
活動體驗
通過《我為家鄉繪藍圖》的活動,使學生直接體驗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給自己身邊的現實生活帶來的變化和發展前景,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積極投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信心和責任感。
(4) 點睛之筆
點明本課的課程標準要求,幫助學生把握本課的主題:我國已實現了總體小康,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但總體小康還不是全面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全國人民的艱苦奮斗。
4、教學重難點及其分析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確定該內容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的原因:第一,該內容是本課知識體系的核心內容,應重點掌握;第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中國社會當前及今后幾十年關注的重點、熱點問題,應著重了解;第三,學生是今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力軍,要引導學生將國家的發展目標與個人的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努力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奮斗。
突出該重點,首先,讓學生通過教材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并通過活動強化目標意識;其次,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小康目標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強化全面小康目標的感召力,激發學生努力為之奮斗的內驅力。
(2)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的差距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確定該內容為本課教學難點主要考慮的因素是:從學生的認知水平而言,對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的差距在內容上很難從宏觀上把握,在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上,也易產生片面性。突破該教學難點教師應該注意:既要客觀地分析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的困難,讓學生了解全面小康目標實現的艱巨性,樹立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又要讓學生了解全面目標是一個分階段、有步驟地發展過程,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關注國家的發展,家鄉的變化,樹立為小康目標奮斗的信心和決心。
陜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級第十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第一課時 全面小康的藍圖 教學設計(三)
【課 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了解總體達到小康給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增強自豪感。
2、能力:學會運用“全國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標準”,對小康生活水平的實際情況進行簡要評價。
3、知識:知道現階段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及其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總體上達到小康的重要意義。
難點:學會運用“全國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標準”對小康生活水平的實際情況進行簡要評價。
【教學方法】:對比法、討論法、談話指導法
【學法之道】:對比法、歸納法
【教 具】: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