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九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5
【課前準備】:學生在家里收集資料(針對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標準的各項指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方式一:歌曲《好日子》
二、講授新課
(一)、小康目標的提出(板書)
學生閱讀第一◎第一個◆下的楷體字
學生思考:⑴是誰首先提出了小康社會目標
⑵小康社會目標的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⑶小康社會的基本標準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略)
(二)、總體上達到小康的意義(板書)
方案一:
多媒體展示:《全國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標準》
學生活動:學生講課前準備調查的資料分別寫在每一項指標的旁邊,進行對比,學生根據對比提出問題
學生提問并交流:(略)
教師補充:(比較難理解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恩格爾系數等)
學生歸納意義:(略)
教師小結:(略)
方案二:
1、多媒體展示:《全國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標準》
學生討論交流:(略)
教師點評總結:(略)
2、品味小康
根據全國標準,結合自己在課前準備調查的資料來品味本地、自己的家庭是否達到小康。
3、歸納意義
學生分析歸納、交流:(略)
教師小結:(略)
(三)、本課小結
師生齊唱《走進新時代》
(四)、板書設計:(略)
第二課時
【課 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關心國家、家鄉的全面小康建設,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社會主義新生活。
2、能力:揮錘家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規劃,展望國家、家鄉的發展前景。
3、知識: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教學重難點】: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教學方法】:對比法、討論法、談話指導法
【學法之道】:對比法、歸納法
【教 具】:多媒體
【課前準備】:學生在家里收集資料(針對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標準的各項指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2——3名學生談談對家鄉巨大變化的所見所聞
教師小結:我們目前已經總體上達到了小康,但我們目前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教師出示多媒體材料“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各項指標的差距”
教師:但是我們正在進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但什么是全面的小康社會呢?怎樣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
二、講授新課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板書)
1、“全面”的含義(板書)
引導學生閱讀學生第二◎第一個◆下的楷體字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全面小康社會的“全面”的含義
各小組代表發言:(略)
教師小結:(略)
2、對全面小康社會的構想(板書)
⑴引導學生閱讀第二◎第一個◆下的楷體字
學生活動:將“廣東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構想”中的各項指標分類填入108頁的圓圈中。
⑵家鄉的遠景設想
教師出示多媒體材料“四川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構想”,引導學生閱讀
學生活動:將“四川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構想”中的各項指標按108頁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
教師小結:(略)
3、全面小康與三步走的戰略的關系
⑴學生閱讀教材,掌握三步走的戰略的具體內容。
⑵教師播放反映我國三步走的戰略的影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