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九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2
1.違法行為
(1)不同的行為產生不同的后果,避免違法犯罪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2)違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違法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
(3)違法行為包括違反憲法的行為,違反刑法的行為,違反民法的行為,違反行政法的行為。
2.什么是犯罪
(1)犯罪是違法行為的一種,屬于嚴重的違法行為。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2)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①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②觸犯刑法;③應受刑罰處罰。其中本質特征是:具有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法律標志是:觸犯刑法。
3.對社會危害性較小的違法行為,叫一般違法行為。
4.一般違法與犯罪的關系:⑴二者都是違法行為,都會給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都會受到法律的懲處;⑵二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一般違法可能演化成犯罪。
教學方法及媒體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改革開放的大潮催生了物質富足、多姿多彩的生活,也夾雜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誘惑。有多少花季少年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經不住不良誘惑而心靈扭曲,行為失范,甚至走向罪惡的深淵。同學們,我們必須明白,不同的行為會產生不同的后果,做錯事后就要承擔應有的責任,同樣,違法行為也要承擔貴任,犯罪行為還要受到刑法的懲治。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抵制不良誘惑遠離違法犯罪。首先讓我們進人今天的第一環節“特別報道。
二.展開
第一環節 特別報道
(課前準備:讓同學們收集有關青少年犯罪方面的資料)
報道員學生甲: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人數呈明顯上升趨勢,據統計全國刑事作案人員中,14-25歲的青少年占總人數的60%以上.而其中14-17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總比例的89%,
報道員學生乙:目前,全國未成年人在管教服刑的少年犯達1萬余人,在勞教所的則更多。
報道員學生丙:如今的青少年犯罪主要以侵犯財產罪為主,涉嫌搶奪罪,搶劫罪,盜竊罪分別占37%.32%,22%,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程度占44%,小學文化程度占22%,獨生子女未成年犯罪占80%。
教師:同學們,以上這一組組驚心動魄的數據在向我們傳遞一個什么樣的信息?
學生:它向我們展示了青少年犯罪的現狀,說明了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是刻不容緩。
教師:是的,同學們,我們必須明白避免違法犯罪是行為的底線,也就是說我們的任何行為都要嚴格地規制在法律的范圍之內.當我們的行為觸犯了法律之時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那么什么是違法行為呢?讓我們進入今天的第二環節“熱點追蹤”。
第二環節 熱點追蹤
(多媒體顯示第一個@第一個.材料)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一下這則材料,找一找社會青年劉某搭乘公交車時有哪些行為你認為是不妥的?
學生:上公交車后不買票,并且拒不補票,進而辱罵售票員,最后因不滿眾人的譴責而動手打人。
教師:很好,同學們,你們剛剛所敘述的這些正是劉某受罰款和行政拘留的違法事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違法行為”。我國法律規定,作為乘客有上車買票、保持車內環境、遵守車內秩序的義務,不得惡意辱罵他人,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更不能在公共場合動手打人.這些行為都是法律所明文禁止的,由此可見,劉某的行為觸犯了法律,自然應受到懲罰。從此案例我們可得出: